【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分析】A、根据氯化钠的用途考虑;B、根据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考虑;C、根据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的原理考虑;D、根据溶液的稳定性考虑.
【解答】解:A、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故A正确; B、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加入汽油中不能形成溶液,故B错; C、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故C正确;
D、溶液的稳定性:温度不变、水分不蒸发,蔗糖和水不分离,故D错. 故选BD.
9.下列常见的生活物品中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不锈钢菜刀 B.桑蚕丝围巾 C.橡胶手套 D.玻璃水杯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 B、蚕丝属于天然材料; C、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故选C.
1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按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错误的是
( ) A.碳、氢、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
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简单分类.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一部分中获取的信息,磷和硫都带有“石”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一部分中获取的信息,可知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一部分中获取的信息,可知氧元素的中子数为=16﹣8,故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一部分中获取的信息,可知,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说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用天然气替代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B.分类放置垃圾,便于回收
C.高炉炼铁的废弃直接排到大气中
D.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分析】A.根据天然气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B.根据垃圾放错位置的资源来分析; C.根据炼铁的废气成分来分析;
D.根据乙醇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解答.
【解答】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天然气代替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故正确;
B.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分类放置垃圾,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故正确; C.高炉炼铁的废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的污染,故错误;
D.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因为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的污染较小.故正确. 故选C.
1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分析】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考虑.B.根据还原剂来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进行分析.D.根据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错.
B.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故错.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因此二氧化碳本身没有酸性,不能使石蕊纸花变红,故错误.
D.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用于灭火,着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故正确. 故选D.
13.科学研究表明,氮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2B.NO C.NO2D.N2O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3O22X+6H2O,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
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A.
14.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D. 证明CO2与NaOH反应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进行解答; B、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进行解答; C、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进行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解答.
【解答】解:A、盐酸和碳酸钠反应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所以不能在烧杯中用盐酸和碳酸钠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A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所以可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B不符合题意; C、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通过三组对比实验可以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通过二者的对比实验,由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不同可以证明CO2与NaOH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在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 B.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C.用药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 D.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分析】A、根据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滤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还需用漏斗,故选项说法错误.
B、蒸发操作结束后,应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C、应用玻璃棒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故选项说法错误.
D、粗盐提纯,只是将泥沙等不溶性杂质除去,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白色固体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本体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16.下列知识归纳中,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常识 B.化学与生活
①活性炭除异味是利用它的吸附性 ①用pH试纸测定洗发水的酸碱度 ②钢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 ②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③充入氮气食品防腐 ③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发酵粉成分之一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安全
①人体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 ①图书、档案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②海鲜防腐可以用甲醛溶液浸泡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③霉变的大米可高温加热后食用 ③为防止矿井中瓦斯爆炸,严禁吸烟 A.A B.B C.C D.D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常见气体的用途;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常用盐的用途;防范爆炸的措施;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分析】A.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氮气的性质以及防锈措施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C.根据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有毒、有害物质来分析; D.根据化学知识来分析安全措施.
【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来除异味;在钢铁表面刷上油漆可以将铁与氧气、水隔绝,达到防锈的目的;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故正确;
B.pH试纸可用来测定溶液的pH﹣﹣即酸碱度;氢氧化钠的碱性很强,且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是发酵粉的成分之一,故错误;
C.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霉菌毒素,高温加热也不能食用,故错误;
D.图书、档案失火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否则会遭成资料损坏;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放一盆水不能避免煤气中毒,故错误. 故选A.
17.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
B.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
D.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于碱类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分析】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
B、碳酸盐和活泼的金属均能与稀盐酸反应释放出气体; C、可燃性气体不纯时遇明火可能产生爆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