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第二版)
1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货币与经济
现代经济实质上是货币经济,人们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货币。可以说货币是我们最常见的事物之一,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认识它,都能完整地回答诸如:货币是什么?它从哪里来?货币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把货币看作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等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从讨论货币的概念着手,来探明货币的起源,阐述货币的职能和分析货币的定义。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绵羊的价值通过石斧表现出来。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地位,石斧处于等价形式地位,成了等价物。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价值量是通过和等价物交换所形成的量的比例表现出来的。
处于等价形式的等价物的使用价值成了价值的表现形式;等价物的具体劳动成了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等价物的私人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的形式。 随着商品交换种类和范围的扩大,出现了扩大的价值形式。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商品交换逐渐经常化使得商品如绵羊经常同其他许多商品相交换。例如: (三)一般价值形式
为了克服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人们首先把自己的商品换成一种大家都
2
愿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其结果就是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例如: (四)货币价值形式
在货币真正出现之前,一般等价物虽然已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但它又是不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是不相同的。由于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难以保存等缺点,使得贵金属最终成为最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产生了。 二、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它是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测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时候所发挥的一种功能。作为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想像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
(2)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货币在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时又产生了两个派生职能;一是价格,二是价格标准。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标准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部分。
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之间的关系:
1)价值尺度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
3
2)价值尺度职能和价格标准是不同的概念。 (二)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商品交换也被分为卖和买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孕育了商品买卖可能脱节的矛盾。这需要我们研究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货币流通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如下: (三)贮藏手段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执行的一种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具有价值,并且必须是现实的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主要是金属货币。
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起到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当流通规模扩大时,处于贮藏的货币会进入流通领域;当货币需求量减少时,货币又会退出流通领域。 (四)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职能。
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的特点就是货币让渡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相分离了。货币成了商品价值独立的体化物。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可以发挥两个作用: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