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吴荪甫形象分析。
提示:可先给其形象定性,再从其形象的多面性、鲜明性、发展性及其历史意义、美学意义等方面分析。
37、《子夜》的延长线上的作品何指?
提示:可从《子夜》的原始构思、创作结果及短篇小说的内容等方面来回答。 38、谈谈“革命的浪漫蒂克”
提示:可从其含义、写作模式、代表作品方面来谈。 39、吴组缃短篇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破产影象、伦理指向、“速写”形式等方面回答。 40、《生死场》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内容、构思理念及其在抗战文学中的地位等方面回答。
41、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有何特点?
提示: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情感激越刚劲,节奏明快有力,语言铿锵富有鼓动性。 42、中国诗歌会的诗歌艺术特点是什么?
提示 中国诗歌会以创造“大众歌调”为己任,广泛采用歌谣、小调、鼓词、儿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创作,艺术上通俗易懂,富有鼓动性。
43、臧克家诗集《烙印》的思想、艺术特点是什么?
提示:《烙印》在思想上,一是表达诗人对于生活的严肃看法与态度;二是写农民和其他角落里卑微人物的痛苦人生,寄予着作者的人道主义同情。艺术上,他如同古代苦吟诗人,重视锤字炼句,诗歌精致、凝练,耐人寻味,但略嫌拘谨。 44、谈谈京派小说的诗化与散文化风格。
提示:(1)综述京派小说的诗性特征及其构成原因,即田园牧歌化的文学抒情特色; (2)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阐述京派小说的诗化特点,如废名沈从文等; ①人物性格的纯净化表现
②“心灵的悲剧”而非外部世界的冲突形式 ③浓郁的抒情风格
(3)京派小说的散文化特点(以废名、沈从文小说为例); ①散文化的审美独特性 ②散文化的小说语言特色 ③文体创造的文学意义
44、如何理解京派作家对自己作为“乡下人”的身份认同。 提示:(1)陈述沈从文、萧乾等关于“乡下人”身份的内涵定义;
(2)“乡下人”的文化选择的具体内涵:京派作家的乡土情结以及对现代都市文明的边缘化体验,构成京派的乡土乌托邦理想,以及对都市文化的讽刺批判; (3)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阐释京派小说的乡土情结及城乡对照叙述; (4)阐述京派的乡土生命理想在20世纪30年代文学流派中的独特意义。 45、分析废名小说的艺术特色。
提示:(1)简述废名小说在京派中的重要意义及总体风格;
(2)以《桃园》、《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河上柳》、《桥》等作品为例,分析废名田园小说的艺术风格;
(3)唐绝句的意境美:古典审美艺术的追求; (4)散文化的小说语言。
46、简述新感觉派的流派特征及其主要作家作品。
提示:(1)新感觉派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及其都市性定位; (2)新感觉派与日本新感觉派的文学联系;
(3)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及创作风格: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穆时英《白金的女体塑像》、施蛰存《梅雨之夕》、《将军的头》等; (4)新感觉派的文学史地位与意义 47、试评新感觉派的“感觉”化叙述。
提示:(1)“感觉”叙述的内涵及独特性:“感觉”作为最重要的文学特征与形式试验,具有不同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叙述方式;
(2)结合作品分析“感觉”叙述的文学特征,以刘呐鸥、穆时英的创作为例; (3)现代都市体验与“感觉”叙述的精神联系。 48、分析施蛰存现代心理小说的艺术特点。
提示:(1)施蛰存创作与现代心理分析学说的关系;
(2)以《梅雨之夕》为代表,分析小说的心理意识流表现,以及人物多重潜意识、分裂人格等的书写;
(3)以《将军的头》为代表,评述作者以现代心理分析的手法重新演绎古代题材,颠覆古典形象的艺术特点。
49、如何认识老舍笔下的市民社会及其批判性。
提示:(1)老舍创作市民社会的文学史意义与独特性;
(2)结合具体作品及人物,分析老舍创造的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城市贫民形象,评述人物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3)老舍的市民性批判与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的思考。 50、试析《骆驼祥子》的人物性格与主题思想。
提示:(1)《骆驼祥子》的文学史价值及在老舍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2)祥子的市民性格多重性特点:贫民生存意志与美德、小生产者的保守与个人主义; (3)以祥子为代表的城市贫民悲剧的深刻意蕴; (4)老舍独特的文化批判性
51、谈谈老舍的“京味”和幽默风格。
提示:(1)老舍创作与老北京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及其具体内涵; (2)“京味”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风格; (3)老舍幽默风格的本质特征与独特性; (4)幽默的发展演变与利弊得失。 52.简述《家》的写作动因
提示:《家》的写作动机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心灵伤痛的治疗。《家》中的许多人物、故事、乃至生活习俗,都主要来自巴金所曾生活过的大家庭。文学史的经验证明,作家们的写作往往与其童年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家》中的人物大多都有巴金家族生活的原型,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家》对于巴金是一次心灵伤痛的治疗。
其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巴金过去的大家族生活给他的心灵留下了一些伤痛,但“五四”文化的熏陶,尤其是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彰显和放大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使巴金强化和改写了自己的早年记忆。可以说,无政府主义使巴金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的某些东西强化,再进行加工处理后写进《家》的。 53.分析《家》的艺术成就
提示:《家》是一部中国旧日大家族溃败的历史,它描写的是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生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五四”这一大时代的社会生活作品,至今还没有一部取得象《家》那样的成功。
《家》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和批判精神,包括对专制制度的否定。巴金从家族文化的角度切入五四以来的反封建主题,对中国社会、文化进行了历史性的批判。
《家》表现出一种热烈悲郁的抒情风格。作家用热情的笔触写青年人的直率、真挚,作品中既有充溢的感情,又带着浓重的忧郁,这既是《家》的风格,也是作家人格的写照。 54.试析《寒夜》中的心理描写手法
提示:《寒夜》代表了巴金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达到极高的境界。如果说,巴金在早期作品里常常直接向读者一泻无余地倾吐其奔放热情的话,那么,在后期作品中,他则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称赞托尔斯泰能够掌握“心灵的辩证法”,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巴金的《寒夜》。巴金在小说中紧扣人物的独特个性,较多地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充分发掘和描写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尤其是常常抓住人物内心世界中两种对立的因素,从动态中加以剖析,写出它们的起伏消长。例如,对曾树生在赴兰州前夕内心“去”与“不去”两种心理因素,作者就写得真实、细腻、深刻,通过对人物内心两种心理因素反复碰撞的描写,把人物内心的痛苦表现得非常感人。
55、试评《边城》的艺术特色。
提示:(1)《边城》作为沈从文湘西生命理想代表作的经典意义;
(2)《边城》的基本情节与人物形象:以翠翠、天保、傩送的爱情悲剧为线,分析翠翠、爷爷、顺顺等的人物性;
(3)《边城》独特的生命观与审美意境; (4)小说结构与诗化语言的艺术性。
57、试论《雷雨》深刻的悲剧意蕴。
提示:(1)《雷雨》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文学价值;
(2)戏剧基本情节结构与人物关系,主要人物形象蘩漪、周萍、鲁侍萍、周朴园、周冲等; (3)现代戏剧结构的创造:“三一律”借鉴、“过去的戏剧”与“现在的戏剧”; (4)诗化现实主义的风格; (5)悲剧主题的深刻性。
58、谈谈蘩漪的“最雷雨”的性格。
提示:(1)蘩漪在剧中的独特意义与重要性:戏剧结构的关键点、戏剧冲突的引发者; (2)蘩漪在剧中与其他人物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 (3)蘩漪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分析; (4)从蘩漪看封建家族女性命运。
59、如何理解《原野》是一部“失败”的“农民复仇”戏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