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31 18:37: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提示:(1)《原野》在文学史上被批判曲解的命运,以及对主人公仇虎“农民”身份的理解; (2)分析仇虎的精神毁灭悲剧的深刻性,及仇虎、金子等人物形象特点; (3)现代主义戏剧的特质:区别于现实主义的理解方式; (4)戏剧主题指向:人存在的本源性困境的揭示。 60、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格局;

提示:此一时期的文学格局是随着战争的进程变化的,从时间上看,可以分为抗战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抗战中期(1938年10月—1944年9月),抗战后期及内战三年(1944年9月—1949年9月)。在空间上看,可以分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大后方文学和解放区文学。各时段和各区域的文学都有各自的特点。 61、 《讲话》的理论创新和历史意义;

提示:《讲话》从无产阶级政治需要出发论述了文艺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内容与形式、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文学批语标准、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等,进行了高屋建瓴的阐发。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和如何为工农兵的问题。毛泽东强调革命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工作者要为工农兵服务,首先要在与工农兵的结合中改造自己的思想,把立场和感情转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强调文艺要为政治服务,因为政治是阶级意志的集中表达,所以评价文艺要坚持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战争时期革命对文艺的要求,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对后来的文艺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的偏颇。 62、 《王贵与李香香》是如何创造性地借鉴运用信天游形式进行创作的?

提示:提示 作品采用“信天游”形式进行创作,但又根据题材、主题需要,进行了创造性改造。 首先,在结构上,传统信天游两句一节即一首,或数节一首,形式短小;《王贵与李香香》突破了这种短小结构,构建起两行一节、几百节连缀成篇的宏大而严谨的结构;不仅如此,它的每一节也不一定像传统信天游那样表达一个独立的意思,而往往数节相连才构成一个简单的情节,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这就拓展了传统信天游的空间与表现力。

其次,突破了传统信天游抒情诗特点,将它变为有情节、故事、人物的叙事长诗。

第三,语言上,或直接借用民间信天游原有诗句叙事抒情,如“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或利用信天游的一部分,加以改造,表达新的思想,如“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的下句,传统信天游往往接的是“远路上想干妹子是枉然”,或“有心见面路太远”,或“过路的朋友一阵烟”,表达一种无可奈何之情,而《王贵与李香香》接的则是“陕北红了半个天”,意蕴完全不同;或根据信天游格调、常用的比兴手法,自创佳句,如“一杆红旗要大家杠,/红旗倒了大

家都遭殃”。

第四,灵活运用比兴手法。有时是比兴一体,放在每节首句,如“山丹丹开花红姣姣,/香香人材长得好”;有时是比喻在前,但没有兴的作用,如“太阳出来一朵花,/游击队和穷汉们是一家”;有时叙事在前,比喻在后,如“一对大眼水汪汪,/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有时第一句只起兴的作用,与下面所叙述的内容没有直接的比喻关系,如“百灵子雀雀百灵子蛋,/崔二爷住在死羊湾”等。

对信天游的创造性借鉴、运用,使《王贵与李香香》突破了新诗过于欧化民族性不足的局限,为新诗如何借鉴民间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63、 胡风文艺理论的特点;

提示:强调“主观战斗精神”和“自我扩张过程”对现实主义深化的重要作用,从“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出发,胡风构建起了他的文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两个重要的观点,作为其理论体系的支柱,其一是“到处都有生活”说。其二是人民大众的“精神奴役创伤”说。他认为应看到人民群众的“精神要求虽然伸向着解放,但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或扩展着几千年的精神奴役底创伤” 。因此,知识分子虽然带有“游离性” 、“二重人格”等弱点,应当通过“长期甚至痛苦的磨炼”去改造,但不一定要被动地接受人民的教育,而要发挥“主观战斗精神”去搏击生活,在正视人民身上“奴役创伤”的同时改造自己。胡风的理论是对新文学发展中的一些缺陷所做的一次反思,虽然还不很成熟,却是有价值的。 64、 路翎小说的风格。

提示:受胡风的影响,他着力描写的是下层民众身上的“原始的强力”和“精神奴役的创伤”,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风格雄放粗犷,具有很强的精神震撼力。 65、谈谈赵树理的问题小说。

提示:可从其从问题到主题的构思方式、人物特点、评书体形式等方面来谈,也可联系五四问题小说。

66、孙犁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写作倾向、妇女形象、单纯情调、诗化散文化特点等方面回答。 67、分析《桑干河上》的主题。

提示:注意从翻身与“翻心”的关系来分析。 68、《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比较。

提示:可从写作时间、题材之同与反映角度、人物塑造、叙事特点之异等方面比较。

69、艾青诗歌创作中最为突出的主体意象有那些? 提示:

(1)雪与雾:这组意象是作为黑暗社会与险恶环境的象征物出现在艾青作品中的。在反映旧中国内有黑暗势力的压迫,外有强敌入侵的水深火热的作品中,这一意象体现的特别明显。譬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愿春天早点来》、《秋》、《旷野》和《雾》等。

(2)土地和旷野:艾青的许多诗是以土地、乡村、旷野、道路和河流为中心意象或者贯穿着这些意象。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及其对他们命运的关切,对祖国——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意识。

(3)黎明和太阳:在黑暗的现实中艾青始终坚信苦难是暂时的,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他的作品中出现的最多的意象便是黎明和太阳,寄托着诗人对光明、理想热切追求的信念,饱含着诗人对革命者英勇战斗精神的无比崇敬之情,它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的象征。 (4)生与死: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英勇战斗和不畏牺牲的战士品格的赞美。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流血最多、代价最沉重的年代,血的现实迫使艾青思考生的价值,死的意义。《生命》、《他起来了》、《我爱这土地》、《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播种者》等诗都是生与死的颂歌。

70、艾青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提示:(1)现实主义艺术精神。艾青的诗歌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始终把时代与自我、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看作现实主义的本质规定,从而使他的创作保持了现实主义本色,忠实于自己对时代、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将自己的爱恨情感真诚地抒写出来。

(2)融会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发扬中国诗歌以抒情为本,以意境为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诗学传统;同时受西方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的影响。

(3)追求诗歌的散文美:艾青追求诗歌形式的自由性,追求语言的口语美。 71、七月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有何特点?

提示:⑴、讴歌抗战,呼唤解放。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田间的《给战斗者》、杜谷的《写给故乡》、冀汸的《跃动的夜》等,都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甘沉沦、浴血奋战的精神;冀汸的《渡》、朱健的《骆驼和星》、侯唯动的《偷袭》、辛克的《我爱那一幅旗》,表达了诗人与民族命运的休戚相关;绿原《终点,又是个起点》、化铁的《解放》、胡风的《时间开始了》为民族真正的解放而歌唱。

⑵、抨击丑恶,揭露黑暗。七月诗人与民众的血肉相连,不仅表现为对抗战与解放的讴歌,更表

现在对民众苦难生活的同情上。七月诗派诗人大多来自生活的底层,因而对人民的同情始终是他们关注的焦点,“悲哀”、“灾难”、“黑暗”、“丑恶”、“不平”、“愤懑”等是频繁出现在他们作品中的词语。

⑶、赞美革命。抗战以来,七月诗人频繁地接触到受伤、流血、牺牲,他们用诗歌表现人们迎着风暴浴血奋战的历程,表现自己要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⑷、赞美自然,歌颂光明。七月诗人笔下的自然大都带有一种宁静浪漫的色彩和温柔亲切的情调,表现出他们热爱生活、渴望和平、向往幸福的强烈追求,彭燕郊、冀汸、杜谷、牛汉等都是善于描绘大自然的歌者。

72、简述九叶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特色。

提示:⑴、九叶诗人在诗歌艺术上追求诗歌的“平衡美”。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追求诗歌艺术与现实的“平衡美”;表现现实与挖掘内心的“平衡美”;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美”;中西诗歌艺术融汇过程中的“平衡美”。

⑵、九叶诗派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追求“新诗戏剧化”。他们从闻一多、卞之琳等前辈那里得到启示,从西方现代派那里获得理论依据,从而发展起各种戏剧化手法:戏剧性结构、戏剧性情境、戏剧性独白或对白等,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段。 73、闻一多为什么称田间是“时代的鼓手”?

提示: 田间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受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和苏联诗人马雅科夫斯基影响,他的《给战斗者》等诗具有鲜明的战斗性,艺术上质朴、干脆而真诚,句子短促,情感激越,节奏如鼓点;加之常常运用倒装、设问、复沓、排比等修辞手法,读起来真如战斗的鼓点、进军的号角,所以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 74、如何理解冯至《十四行集》的存在主义主题?

提示:冯至《十四行集》的存在主义主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a、强烈的死亡意识,向死而生的存在观;b、个体存在者的孤独、选择与承担;c、存在之间的联系与交往;d、对自我存在的质疑与拷问。

75、《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 思想内容:大到国际事件、国内战争,小到日常生活琐事,均是《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书写、讽刺的对象;艺术上,《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多运用民间歌谣、小调进行创作,既尖锐、泼辣,又诙谐、幽默,如匕首、投枪,富于战斗性。

76.简述孤岛文学的主要成就

提示:所谓“孤岛文学”,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年11月上海

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占租界止。孤岛文学的其成就主要体现在杂文和戏剧两方面。

孤岛时期,杂文具有很大的影响。孤岛杂文是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上海乃至全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杂文里几乎都有反映。孤岛杂文的主要流派是“鲁迅风”,它是对鲁迅杂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孤岛时期,戏剧运动特别活跃。群众性业余戏剧活动非常盛行,同时,专业话剧演出也在不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孤岛”剧坛先后活跃过一百二十多个职业、业余剧团。演剧运动的发展,也刺激了话剧的创作。于伶、阿英、李健吾、许幸之等作家在孤岛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 77.《金锁记》里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

提示: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她所嫁的丈夫是个“骨痨”病人,但七巧是个健康的人,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是个被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

但是,曹七巧的悲剧更在于她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她亲生的儿女。七巧因得不到情爱而受到压抑,在压抑中她开始疯狂,因为疯狂她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她百般破坏儿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 78.《围城》的艺术风格分析

提示:《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在《围城》中,辛辣机智的讽刺锋芒几乎无所不至,社会、人生、道德的病态,都逃脱不了它的冷嘲热讽。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将讽刺的笔锋伸展到中上层知识界的各个角落,用多种方法勾画出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知识分子的形象,展现出一部新“儒林外史”的生动画卷。

《围城》是一部幽默小说。所谓幽默,它是英语humour的音译,指通过映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诈和不通情理之处。而在《围城》中,这种诙而不谑令人莞尔的文字随处可见。

《围城》是一部“学人小说”。钱钟书以博学闻名,是著名的学者,对古今中外的知识都很了解。他的学识在小说中也同样表现了出来,从而创造出一种由博识、睿智、谐趣构成的具有智性之美的世界。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的文档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gczr8wjn0175ln25rnj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