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藏宝阁
○
初中物理自测试题二答案
(总分: 100 分)
一、单选题。(共 33 分) 1. ( 1分) B 2. ( 2分) D
3. ( 2分) 答案:C
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4. ( 2分) A
5. ( 2分) 答案:C
看到的鱼是折射而成的虚像,云是反射成的虚像 6. ( 2分) C
7. ( 2分) 答案:D
星光闪烁并不是星体本身所发的光在闪动,而是由于大气层的疏密不均匀,又经常发生变化,因而从远处恒星发来的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折射光线的方向时时发生变化,使折射光线摇摆不定.所以,看到的“星光”在不停地闪烁.
8. ( 2分) 答案:C
光的直线传播使物体各处发出的光线从一个小孔处射出,形成倒立的像,即为小孔成像,所以A正确;水中倒影是通过镜面反射,形成的虚像,所以B正确;通过玻璃板看物体是经折射形成的虚像,虚像显得更近了,所以D正确;白雪耀眼是因为太阳光通过很平的雪的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光线向一个方向集中的射入眼睛,所以C不正确,应选C.
9. ( 2分) C 10. ( 2分) C 11. ( 2分) D 12. ( 2分) B 13. ( 2分) A
14. ( 2分) 答案:C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若介质不均匀,光线会发生弯曲,而选项A中缺少了“同一种均匀介质”这一条件.光源是指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太阳能自行发光是光源,月亮和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都不能自行发光,而只是反射光,所以不是光源.故B错误.影子的形成,就是当光线沿直线传播时,不透明的物体将部分光挡住,在物体的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影子.故C正确.光只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故正确选项为C.解这类题要掌握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即“同一种均匀介质”.要了解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要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的方法.
15. ( 2分) 答案:C
如图5所示,铅笔与像垂直,铅笔与镜子夹角为45°.
16. ( 2分) C 17. ( 2分) B
二、填空题。(共 33 分) 18. ( 1分) 答案:萤火虫 光源是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萤火虫能通过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发出光亮.月亮不是光源,它是通过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的.电影画面也不是光源,它是通过反射放映机发出的光而发出光线的.
19. ( 1分) 直线传播 20. ( 2分) 反射,平面镜 21. ( 2分) 答案:3,1
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当物体靠近平面镜,像也以相同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所以像与物是互相靠近,相对速度是物体速度的两倍.
22. ( 2分) 答案:折射,反射 “水浅”就是水底光线经过水折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睛看到的情况.“映明月”是天上的月亮通过水面反射所成的虚像.
23. ( 2分) 5m,不变
24. ( 2分) 反射,平面镜成像 25. ( 2分) 答案:红,蓝
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红色”物体能反射红色光,其他颜色的物体能吸收红色光。同理,“白色”“蓝色”物体能反射蓝色光。
26. ( 3分) 漫,遵守,镜面 27. ( 3分) 答案:65,0,0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光线与平面成25°角,则与垂直于平面的法线成65°角,即入射角为65°,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5°;当光线垂直射向平面时,沿法线入射,入射角为0°,同理反射角也为0°.
28. ( 3分) 答案:BO,ON,CD
解:光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界面的同一侧,所以CD是反射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所以ON是法线。
29. ( 3分) 能够发光,天然,人造或能够发,人造,天然
30. ( 3分) B,A,C
31. ( 4分) 光,发光,太阳,光线 三、多选题。(共 9 分) 32. ( 3分) 答案:CD
绿色植物中的叶绿素需阳光照射才能产生,绿色玻璃只能透过绿光,其他色光被吸收.而植物是不透明体,绿色植物将绿光反射而吸收减小.
33. ( 3分) 答案:BC
镜面反射是发生在光滑镜面上的反射,漫反射是发生在粗糙表面上的反射.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因面上凹凸不平,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平行即入射角是各不相同的,造成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无规则地反射,但是反射面上任一点上发生的反射仍然遵循反射规律.我们能够看到黑板上的字,就是因为光照射到黑板上时,发生了漫反射.
34. ( 3分) AB
四、主观题。(共 25 分) 35. ( 2分) 答案: 如图乙所示。
17 轩辕藏宝阁
○
36. ( 3分) 答案: 如图所示,甲图中画出入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乙图中入射光线垂直镜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重合.丙图中作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为法线,再作平面镜.
37. ( 4分) 答案: 如图所示,30°或60°
38. ( 4分) 答案: 如图所示。
解: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作此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就是点光源所在的位置,画出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完成光路。
39. ( 6分) 答案: 如图
解:画出入射光线,再画出反射光线,注意可能水平向右也可能水平向左;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相交,作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平面镜与法线垂直,即可作出平面镜的位置,算出与水平方向的角度为30°或60°。
40. ( 6分) 答案:
(1)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成的复色光
(2)各色光的比例不同
(3)用不同颜色的组合或颜色的组合不变但比例改变。
解:原本是七彩的纸板,旋转后看到的是白色,说明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混合而成的复
色光。如图制成的七色板中,七种颜色的比例各不相同,这就是它的特点。由七种色光混合可得白光,由(3)中知两种颜色的蜡光纸转动,会得到与这两种颜色不同的另一种颜色,很容易就可以想到,要得到不同的颜色,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组合,或者颜色组合不变,但改变颜色的比例。同学们可以自己试一试。
初中物理自测试题三答案
(总分: 100 分)
一、单选题。(共 30 分) 1. ( 2分) 答案:A
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心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所以B和C正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射向凹透
镜另一侧的光线因为发散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所以 D
正确.经过凹透镜焦点的入射光线并不会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而应是更加远离主光轴的方向射出,A错.
2. ( 2分) 答案:A
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并且在目镜的焦点以内,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 ( 2分) 答案:B
解此类题需知道远视眼的成因,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物体,能看清远处物体,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所以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所以A、C、D项都是错误的,为了矫正远视眼要配戴凸透镜,所以B选项正确.
4. ( 2分) B 5. ( 2分) C
6. ( 2分) 答案:C;A
解此类题时需从题干中读取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来正确回答.
7. ( 2分) D
8. ( 2分) 答案:B
甲成像较乙成的像大,所以物距更小,像距更大,A错,B正确.
9. ( 2分) 答案:D
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大都不是光源,它们不能发光,但可以反光,A错.在夜晚灯光下也可看到物体,B错.用潜望镜看物体,物体与眼睛不在同一直线上,C错.
10. ( 2分) B
11. ( 2分) 答案:A
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阳光下电线杆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患近视眼的同学应带凹透镜来矫正视力,是光的折射现象,用凸透镜对着太阳取火,把太阳光会聚,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答案符合题意.
12. ( 2分) 答案:B 由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之前,说明晶状体太厚了,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强.因此,在眼睛前应该放一个凹透镜,把光线发散一些,像便可成在视网膜前,矫正光路图如图所示.
13. ( 2分) 答案:C
幻灯原理,f<u<2f,v>2f.本题u=25cm,代入f<25cm<2f即f<25cm,2f>25cm,解得12.5cm<f<25cm,题中只有C答案符合.
18 轩辕藏宝阁
○
14. ( 4分) 答案:C;D;A;B
A——③;B——④;C——①;D——② 二、填空题。(共 30 分) 15. ( 1分) 答案:凸透 由图可以看出,来自远方的光经过眼球的折射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说明眼球的折光能力减弱了,这个人是远视眼,应当加具有会聚作用的透镜即凸透镜加以娇正.
16. ( 1分) 答案:凸 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通过透镜后平行光成为一个亮点,说明该透镜具有会聚作用,应是凸透镜.
17. ( 1分) 5
18. ( 2分) 靠近,变小 19. ( 2分) 实,虚
20. ( 4分) 答案:凸透镜,小于,虚,靠近
如图所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物在1位置时,像比物体小,物体靠近透镜,在2位置时,像稍稍大一些,离透镜稍稍远一些,但像仍比物体小,物体在2f时,即3位置,实像也在2f处,物距与像距相等,此时物、像等大,物在4位置时,所成实像比原来又大些,此时己是放大实像,物体在焦点上,打出的是平行光,不成像.当物体在焦点内5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己不成实像,此时像与物体同侧,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表格如下:
用放大镜看物体,成的是虚像,物体必须在f之内,且物体越靠近焦点,得到的虚像越大.
21. ( 4分) 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直线传播 22. ( 6分) 答案:a;c;e;b;d;c
潜望镜是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并成像的.太阳灶用凹镜来会聚太阳光线;老花镜是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来矫正远视眼;汽车观后镜利用凸镜的发散作用使视野开阔.近视眼镜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矫正近视眼;耳科额镜利用凹镜的会聚作用照亮耳内.
23. ( 9分) 答案:凸,目,正立,放大,物,倒立,放大,放大,50
知道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是做此题的关键.
三、多选题。(共 20 分) 24. ( 2分) 答案:AB
解此题需清楚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积,物镜成放大实像,而目镜成放大虚像.
25. ( 3分) 答案:AC
晶状体越厚,对光的偏折能力越强,此时视网膜接受的是近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反之,晶状体越薄,对光的偏折能力越弱,视网膜接受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
26. ( 3分) 答案:AD 带拍照功能的手机,相当于在手机上附加了一个微型照相机,同照相机一样,它也是利用凸透镜成一个缩小的实像.手机的摄像头越靠近物体,在显示屏上所成的像越大,但所拍摄的范围越小.
27. ( 3分) 答案:BC 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称之为物镜,另一个称之为目镜,物体首先由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幻灯机,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原理.
28. ( 3分) 答案:AC
理解和熟记凸透镜成像规律. 29. ( 3分) 答案:ACD
解此题需熟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此题所列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使用投影仪时,投影片应在镜头的1倍和2倍焦距之间,因此B选项错误;照相机所成的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因此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即暗箱的长度要大于焦距,反过来,焦距不会大于暗箱的长度,C选项正确;放大镜放大物体时,物距小于焦距,D选项正确.
30. ( 3分) 答案:CD
此题为信息分析题,要先仔细阅读信息,再把信息中的内容与眼睛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在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基础上,进行治疗方法的判断.要想使近视眼成在视网膜前方的像成在视网膜上,要么减小角膜和晶状体的曲率(也即凸出程度),对光的偏折能力减小,使光会聚于视网膜上,要么把视网膜前移,也能使来自于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上使人看清物体.第一种方法中紫外线是冷光源且是通过减小角膜的曲率来实现的,因此A、B选项错:第二种方法阻止视网膜后移或使视网膜前移主要是针对眼睛的前后径太长的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因此C、D选项正确.
四、主观题。(共 20 分) 31. ( 4分) 答案: 解:如图所示.
对于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
发散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其虚焦点.根据光路可逆,对准凹透镜另一侧虚焦点射入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出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32. ( 5分) 答案:
蜡烛的火焰,凸透镜,光屏
2f>u>f,放大,倒立,实像,投影仪 u<f,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 33. ( 5分) 答案:
(1)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增大发散
(2)答案如图当光屏从靠近凸透镜处远离时,光斑先减少后增大.
19 轩辕藏宝阁
○
34. ( 6分) 答案:
初中物理自测试题四答案
(总分: 100 分)
一、单选题。(共 35 分) 1. ( 1分) 答案:A
结合生活实际,对一些常见温度进行估计,培养实际判断能力.
2. ( 2分) 答案:B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3. ( 2分) 答案:B
解:“白霜”是凝华形成的,舞台上的“云雾”是液化形成的,樟脑丸变小或消失是升华现象,阴凉处石头温度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故潮湿。
4. ( 2分) 答案:D
温度计示数显示的是被测物的温度,既然同时测同一个物质的温度,那么示数一定一样。
5. ( 2分) C
6. ( 2分) 答案:A
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是否有熔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分类标准,物质熔化时都要吸热,因此B、C、D都正确。
固体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7. ( 2分) A
8. ( 2分) 答案:D
因为人们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与它周围的环境温度无关。
9. ( 2分) D
10. ( 2分) 答案:A 通过提高液体温度,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方法加快蒸发.
11. ( 2分) D 12. ( 2分) B 13. ( 2分) C
14. ( 2分) 答案:D 设真实温度为t
有,所以t=14.3℃。
15. ( 2分) C
16. ( 2分) 答案:D
两支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是相同的,放在热水中,吸热后体积膨胀大小是相同的,但甲温度计内径粗些,因此升高得少些,乙管液柱升高得多些,但测量的是同一热水的温度,所以示数应相同。
17. ( 2分) 答案:D
油是有机物,分子结构是键状的,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浮在菜汤上面。它阻碍了水分的蒸发吸热。
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它可以使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这里是蒸发掉的汤会使剩下的汤温度降低,但浮油阻碍了水分的蒸发,起到了保温作用。
18. ( 2分) 答案:C
解:棉布手帕是在70%酒精中浸泡过,棉布中含有水分,酒精燃烧时,棉布中水分汽化吸热使棉布自身温度低于棉布的燃点。
二、填空题。(共 30 分) 19. ( 1分) 温度计 20. ( 1分) 升华吸热
21. ( 2分) 冷热程度,温度计 22. ( 2分) 气体,放
23. ( 2分) 升华
,液化 24. ( 2分) 酒精蒸发吸热 25. ( 2分) 升华,凝华 26. ( 2分) 渗漏,蒸发 27. ( 2分) 答案:40,12.5
温度差Δt=100℃-20℃=80℃,对应的液柱长ΔL=30cm-10cm=20cm.在温度计的刻度部分,每1cm的长度对应的温度变化值为
.当液柱从10cm变成15cm
时,对应的温度t=20℃+5cm×4(℃/cm)=20℃+20℃=40℃.但温度从20℃变成
℃,升高了10℃时,对
应的液柱长度=10cm+10℃/(4℃/cm)=12.5cm.此题不能用20℃去平均拆分10cm,或是用100℃平均拆分30cm,因为0℃的刻度位置在L=10cm-20℃/(4℃/cm)=5cm处,10℃的温度刻度只有5cm的长度。
28. ( 3分)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不会 29. ( 3分) 内部,表面,不变
30. ( 4分) 答案:冰水混合物,沸水,1,1摄氏度 (1)冰水混合物不要错写成“冰水混和物”,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
(2)沸水、沸腾的水、水沸腾都表示同一个意思,但是不能写成“开水”.因为正在沸腾的水是开水,沸腾停止,温度已经降低的水也叫开水.只有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才可以是100℃.
(3)“℃”是物理量的单位,是一个整体,不能把“°”和“C”分开来读.
31. ( 4分) 液化,汽化,升华,内 三、多选题。(共 15 分) 32. ( 3分) BC
33. ( 3分) 答案:AB
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直接从固态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樟脑丸变小从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窗户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形成的,是凝华;河水结冰则是凝固,故正确答案是A、B.
34. ( 3分) 答案:ACD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