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文艺美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5025085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
预修要求: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为中文系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18世纪中叶由鲍姆嘉通建立的。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要立足于“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全面研究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形态、艺术美、审美鉴赏和审美教育等问题。美学研究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广泛借鉴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发生学和解释学等学科的方法,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又要面向人类日益丰富的审美实践,拓展美学的学科领域。文艺美学它以审美经验、美的本质和艺术的哲学为主要对象,同时研究人与自然和现实的审美关系,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美学理论知识、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本课程重视美学理论向审美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文艺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能运用美学理论知识分析和鉴赏生活、自然和艺术领域的审美现象。 3、能运用美学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审美塑造的自觉性。
大纲正文
第一章 绪论:什么是美学 (2课时)
重点难点: 美学的诞生 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主要容: 一、美学的诞生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命名“美学”:感性学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
现代美学的重要转变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艺术社会学(泽厚)/美的本质、观念和美的认识(蔡仪)/人的主客观的审美实践(朱光潜) 三、美学的研究方法
. . 优质资料 . .
. . . . .
第二章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2课时)
本章重点难点: 对于美的不同认知立场 本章主要容:
一、对于美的不同认知立场
1、从精神是探索美的根源
2、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 3、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 二、对美的现象归纳: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形式美
第三章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本章重点难点: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不同看法 本章主要容:
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 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第四章 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时)
本章重点难点: 美的本质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本章主要容: 一、美的本质
1、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不同认识 2、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二、美的特性
1、形象性 2、感染性 3、创造性
第五章 真善美与丑 本章重点难点: 美与真善的关系
. . 优质资料 . (2课时)
(2课(2课时)
.
. . . . .
本章主要容: 一、美和真善的关系
1、美学史上关于真善美的几种看法 强调美与真善无关 强调美与真善有关 2、美与真善的关系 二、美与丑
1、什么是丑 2、丑并不等于恶 3、美与丑相互依存 三、艺术丑
第六章 社会美 (2课时)
本章重点难点: 社会美的概念涵 美与善的关系 本章主要容: 一、美与善的反思
1、美与善的对立统一 2、 美与善的关系 3、善的伦理判断中的悖论 二、社会美的形态和层次
1 、物质文明的社会美 2、精神文明的社会美
3、个体和群体社会行为及精神气质美 4、社会美的复杂性
第七章 自然美 (2课时)
本章重点难点: 人化的自然 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 本章主要容: 一、自然美的基本属性
1、直观的唯物主义的理解: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的客观物质属性。 2、修正的唯物主义的理解:自然美在于个别自然事物所典型地体现出的同类事物
的共性。
二、社会实践论的理解:
1、车尔尼雪夫斯基“人的生活的暗示” 2、自然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三、泽厚美学观点:自然美及美感
1、第一自然
. . 优质资料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