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宿州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1 19:42: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童话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叙写故事,表现主题。下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他们说:“……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B.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儿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C.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D.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2.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反复、拟人)

B.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

C.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讽刺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排比)

D.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设问)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B.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狡诈) ..

C.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少有人来) ....D.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王刚和李明在路上遇见了,他告诉他昨天他买了一套《初三总复习》。 B.对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大家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C.江边垂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D.我们坚决执行《教育法》,认真学习《教育法》。 5.下列语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令尊大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坚持去跳广场舞,身体棒棒的。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C.“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这句话中的动词有“爬、折、寻”。“在地上或桂花树上”是修饰说明“寻蝉蜕”的地点的。 D.“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这句话中的“疲倦不堪”可换为同义词“疲惫不堪”,语意不改变。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古诗文默写。

(1)孔子要求人们对落后的态度:______ 。(《论语》十则)

(2)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4)《愚公移山》中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_______, , ” (5)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 。 , 。 三、诗歌鉴赏

7.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小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此诗是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慨、寄以慰藉的好诗,全诗情景交融。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请从修辞和情感两个方面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

8.班级看展了主题为“金色年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补出下面童谣中空缺的内容。 灿烂的童年,躲藏在你的梦中。

假如童年是一只鸟儿,它愿意飞翔在湛蓝的天空 ,

假如童年是一枚贝壳,它愿意散落在嬉闹的海滩 假如童年是一株小树,它愿意生长在茂密的森林 灿烂的童年,它印刻在你的记忆中 (2)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①请你根据画面拟一个标题。 ②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五、文言文阅读 9.文言文阅读 子路见孔子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hào)?”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以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②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选自《太平御览》)

注释:①檠(qíng):矫正弓弩的器具。②括:扎,束。③镞(zú):箭头。揉:同“煣”用熨木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变曲。 砺:磨砺 敬:感谢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好长剑 (2)学岂有益哉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2)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

3)孔子认为学习的好处的是什么?孔子运用什么方法劝服了子路?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羲之佯睡避祸 刘义庆

王右军①年减十岁②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⑤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人称其有智。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十岁:不满十岁。③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是王羲之的伯父。④钱凤:王敦的参军,助王敦叛晋,后被诛。⑤屏:通“摒”,让手下退出。⑥阳:通“佯”,假装。⑦从:通“纵”。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方意右军未起/意与日去 ..B.信其实孰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不得不除之/多不接世 ..

D.乃阳吐污头面被褥/乃见吐唾从横 ..2)用三条“/”线将下面句子断句。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3)文中的王羲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他不是我们的家人 古保祥

王一松到教室里报到时,我嗤之以鼻,与我一样不屑一顾的,大有人在。

他名声不好,之所以从他班移至我班,是他的父亲苦口婆心的结果,老师原谅了他,却过不了我们这一关。

那个冬天,异常寒冷,他穿着破旧的棉袄,有些地方甚至露出了发黄的棉絮。有一次上体育课,我恶作剧地用铁丝将那些旧棉絮掏了出来,博得了许多同学的哈哈大笑。但那天放学路上,王一松被冻僵在半路上。

他请了好几天的假,我的心中过意不去,每每回过头去,都想看到他矮小的身影。

他重新来上学了,我的心像揣着一只小鹿一样怦怦乱跳,生怕他发现我的阴谋,而他则十分阳光,手虽然冻裂了,却开始关注我们教室里的煤火。

煤火是去年冬天时,那个老门岗帮我们垒的,他退休了,今年冬天,我们要过一个苦冬。

他说:“我这些天没闲着,一直在向爷爷学习如何垒煤火,如今,已经出师了。”课间他忙活得不亦乐乎,没有人帮助他。他拆砖、倒土,一脸污泥。当他匆忙地坐到教室里时,老师怒目而视于他,因为他的形象有碍观瞻。僵持了十分钟时间,老师忍无可忍,而他则不知所以然,因为,他根本看不到自己的脸上有多么脏。

他不得不逃出教室,没有热水,水管被冻住了,他只好用冰去擦自己的脸,冰带刀,像岁月,像流言,他的脸破了,鲜血直流。

我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的人,良心难安的我,带着他到了学校门口的卫生所。医生眼睛不好,忙乎了半天,我火了,骂了医生。他的脸部有了伤疤。

那件事后,我默认他成了我的朋友,虽然他的性格孤僻,实在是难以接近,虽然他经常逃学。我试图在同学们面前改变他的形象,他家穷,但志气不能穷。我要求他每天认真地洗脸,将洗脸当成一件无上光荣的工作。他第一次擦去了多日的浮尘,也在我面前,第一次露出了真颜,他不丑,反而帅气阳刚。 夏季多雨,雷声大作,那个下午,教室里成了海洋。老师们去开会了,只留下30多个学生坚守。他坐不

住了,站起身来,站在板凳上,对大家说:“我们冲出去吧,这房子危险。”

那个时代的学生,怕老师怕得要命,因为经常被罚站、晒太阳或者体罚。因此,他的想法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我们在默认与反对之间徘徊。他跑了出去,拖着我,我坚持不肯,因为外面大雨倾盆。刚到门口,房子漏得更厉害了,接着,墙倒了,梁塌了。

他发了疯似的冲进教室里,他腿不好,却一个个地拖同学,30个学生,出来28个,两个小女生,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他大骂她们,她们迈不动脚,他一手一个,将她们拽了出来。 他想最后一个冲出来,却错过了机会,梁砸了下来,他血肉模糊。 他不是我们的家人,却胜似我们的家人。虽然我们从来没有正眼瞧过他。

每年的清明,我们班里的29名同学,都会不约而同地赶到家乡,去坟上看他。经年累月,每个人都改变了容颜,但对他的情感依然不减。那两个小女生,如今已经为人妇为人母了,搂着他的墓碑,泣不成声。

衣襟带花,岁月风平,凌厉的日子磨平了我们的斗志,削完了我们的青春。有些人甚至因为整日在情感路上纠缠不休,或者由于金钱而锒铛入狱。而他不管,他依然带笑,那伤疤成了永远醒目的标识。他送给我们的,永远是笑,一辈子的笑。 (摘自《意林》)

1)根据文章的故事情节以及“我”对王一松情感的变化过程,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王一松初至“我”班,嗤之以鼻→________→垒煤火取暖,良心难安→______→舍己救他人,一生难忘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他不是我们的家人,却胜似我们的家人。

3)文章开头写“我”和同学们一起对王一松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主人公王一松的形象特点。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猫冢 宗璞

①20世纪70年代初,一只雪白的、蓝眼睛的狮子猫来到我家,我们叫它狮子,它活了5岁,在人来讲,约30多岁,正在壮年。它是被人用鸟枪打死的。当时它刚生过一窝小猫,好的送人了,只剩一只长毛三色猫,我们便留下了,叫它花花。花花5岁时生了媚儿,因为好看,没有舍得送人。花花活了10岁左右,也还有一只小猫没有送出。也是深秋时分,它病了,不肯在家,曾回来有气无力地叫了几声,用它那妩媚温顺的眼光看着人,那便是它的告别了。后来它忽然就不见了。猫不肯死在自己家里,怕给人添麻烦。

②孤儿小猫就是小花,它是一只非常敏感,有些神经质的猫,非常注意人的脸色,非常怕生人。它基本上是白猫,头顶、脊背各有一块乌亮的黑,还有尾巴是黑的。它的尾巴常蓬松地竖起,如一面旗帜,招展得很有表情。它的眼睛略豆绿色,目光中常有一种若有所思的神情。我常常抚摸它,对它说话,觉得它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回答。若是它忽然开口讲话,我一点儿不会奇怪。

③小花有些狡猾,心眼儿多,还会使坏。一次我不在家,它要仲给它开门,仲不理它,只管自己坐着看书。它忽然纵身跳到仲的膝上,极为利落地撒了一泡尿,仲连忙站起时,它已方便完毕,躲到一个角落去了。“连猫都斗不过”成了仲的一个话柄。

④小花也是很勇敢的,有时和邻家的猫小白或小胖打架,背上的毛竖起,发出和小身躯全不相称的吼声。“小花又在保家卫国了。”我们说。它不准邻家的猫践踏草地。猫们的界限是很分明的,邻家的猫儿也不欢迎客人。但是小花和媚儿极为友好地相处,从未有过纠纷。

⑤媚儿比小花大4岁,今年已快9岁,有些老态龙钟了。它浑身雪白,毛极细软柔密,两只耳朵和尾巴是一种娇嫩的黄色。小时可爱极了,所以得一媚儿之名。它不像小花那样敏感,看上去有点儿傻乎乎。它曾两次重病,都是仲以极大的耐心带它去小动物门诊,给它打针服药,终得痊愈。两只描洗澡时都要放声怪叫。媚儿叫时,小花东藏西躲,想逃之夭夭。小花叫时,媚儿不但不逃,反而跑过来,想助一臂

之力。其憨厚如此。它们从来都用一个盘子吃饭。小花小时,媚儿常让它先吃。小花长大,就常让媚儿先吃。有时一起吃,也都注意谦让。我不免自夸几句:“不要说郑康成婢能诵毛诗,看看咱们家的猫!”

⑥可它们不见了!两只漂亮的、各具性格的、懂事的猫,你们怎样了?

⑦据说我们离家后的几天中,小花在屋里大声叫,所有的柜子都要打开看过。给它开门,又不出去。之后就常在外面,回来的时间少。再以后就不见了,带着爱睡觉的媚儿一起不见了。 ⑧“到底是哪天不见的?”我们追问。

⑨都说不清,反正好几天没有回来了。我们心里沉沉的,找回的希望很小了。 ⑩“小花,小花,快回家!”我的召唤在冷风中向四面八方散去。 ?没有回音。

?猫其实不仅是供人玩赏的宠物,它对人是有帮助的。我从来没有住过新建成的房子,旧房就总有鼠患。在城内乃兹府居住时,老鼠打入半岁的猫,满屋乱窜。实在令人厌恶,抱回一只小猫,就平静多了。风庐中鼠洞很多,鼠们出没自由。如有几个月无猫,它们就会偷粮食,啃书本,坏事做尽。若有猫在,它不用费力去捉老鼠,只要坐着.甚至睡着喵呜几声,鼠们就会望风而逃。一次父亲和我还据此讨论了半天“天敌”两字。猫是鼠的天敌,它就有灭鼠的威风!驱逐了鼠的骚扰,面对猫的温柔娇媚,感到平静安详,赏心悦目,这多么好!猫实在是人的可爱而有益的朋友。

?小花和媚儿的毛都很长,很光亮。看惯了,偶然见到紧毛猫,总觉得它们没穿衣服。但长毛也有麻烦处,它们好像一年四季都在掉毛,叉不肯在指定的地点活动,以致家里到处是猫毛。有朋友来,小坐片刻,走时一身都是猫毛,主人不免尴尬。

?一周过去了,没有踪影。也许有人看上了它们那身毛皮——亲爱的小花和媚儿,你们究竟遇到了什么!

?我们曾将狮子葬在院门内的枫树下,大概早融在春来绿如翠、秋至红如丹的树叶中了。狮子的儿孙们也一代又一代地去了,它们虽没有葬在冢内,也各自到了生命的尽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生命只有这么有限的一段,多么短促。我亲眼看见猫儿三代的逝去,是否在冥冥中,也有什么力量在看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在消逝呢? (摘自《读者》,有删减)

1)文章先后介绍了家中所养的哪几只猫?它们的命运有什么不同? 2)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概括小花和媚儿这两只猫的性格特点. 3)第⑥段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有人认为第?段与文章关系不够密切,应当删去,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5)反复阅读第?段,你丛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6)文章只在末尾提到了“猫冢”,却以“猫冢”为题目。请分析其作用。 七、作文

13.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作文。

青春年少的我们,总是充满着激情与梦想。有的想去观海,有的想去爬山;有的想去北京,有的想去火星;有的想去探索未来,有的想去拥抱世界…… 请以《我想去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宿州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hc9x58q6903ypi6bk157e16g2f4sy00ov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