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5 13:20: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李庙中学学案导学预案设计 学科 语文 年 级 七 导学教师 王彦 课 型 新授课

课题 6《最后一课》 知识与 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能力 导学 过 程 与1.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目标 方 法 2.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导学 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导学 难点 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导 学 过 程 导 学 环 节 导 学 任 务 及 导 学 要 求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 自主 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 学习 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懊.( )悔 字帖.( ) 强.( )迫 踱.( )步 哽咽..( ) 惩罚..( ) 祈祷..( ) 诧异..( ) 挟.( )着 2.作者链接 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3.背景链接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4.文体链接 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环境的种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叫“最后一课”?从文中找出依据。 合作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据此可将文章分为哪几个部分?(在文中标记) 探究 3.作者通过写“我”的见闻、感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二)人物赏析 1.赏析小弗郎士的形象。 从每个部分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第一部分: (1)“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我”觉得“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第二部分: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小弗郎士心情怎样? 第三部分: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找出有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1)“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2)“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3)“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连头也不敢抬起来”。 (4)“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 第四部分: 1.小结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3.“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请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语言品析 1、“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它表达了什么感情? 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3、为什么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二)手法探究 1、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并分析它所起的作用。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句中的描写的有什么作用? (5)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3.这篇小说叙述故事采用第几人称?用这种人称叙事有什么作用? 4.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请列举两处并简析其作用 5.这篇小说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特点? 拓展 训练 以爱国为主题的名人名言 作业 设计 练习册 小结 反思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hd0o17cng8iiwn479cv9uewu2s0a001e2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