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跟踪训练(十七)
古代诗歌鉴赏(宋明诗歌)
1.(2018·四川省成都市二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歌元丰五首(其五)①
王安石
豚栅鸡埘②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③。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注] ①神宗元丰初,神宗没有因王安石辞去相位而废止新法,王安石退居江宁多时,却仍关注着朝廷对施行新法的态度,于元丰二年写下一组《歌元丰》诗。②埘: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③南山:钟山南面。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的是傍晚的景色,是说农家的猪圈和鸡窝都渐渐没入苍茫的暮色之中。
B.诗歌前两句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出了诗人跟随农人从田里归家时所见之景。
C.“丰年处处人家好”表达了诗人对元丰初年社会安定、农业丰收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D.全诗格调明快,虽然不在官,但自己的新政依然在造福于民,诗人带着欢快的心情结束行程,余味悠扬,兴致不尽。
(2)“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它和陶渊明的诗句“悠然见南山”在意境上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B项,“跟随农人从田里归家时”错,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看到农家丰收之景时的感叹,“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农村行走时看到的景象。
(2)第一问,“‘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应先圈出诗句中所写的景物,观其特点,然后描绘画面,最后概括其特点,这句诗中主要写“林”“落叶”“南山”,从诗句来看,此处所写的时间是傍晚,季节是秋季,描绘的是一幅清秋暮色山林图,深秋时节,林中木叶凋尽,远处南山兀立,清晰呈现,诗人描绘的是眼前之景,结合前后的诗句可以知道,在诗人笔下,清秋时节的山林呈现出宁静开阔的景象,诗歌中流露出的是愉悦的心情,如诗歌最后两句说“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诗歌格调明快,诗人虽然不在官,但自己的新政依然在造福于民,诗人带着欢快的心情结束行程,余味悠扬,兴致不尽。再看陶渊明的诗歌,“悠然见南山”,“悠然”呈现出诗人的情态,诗人脱离官场羁绊,内心悠然自得,诗句描绘的是静穆而高远的意境。
[答案] (1)B (2)景象:描绘了一幅清秋暮色山林图:晚暮深秋,木叶凋尽,南山兀立,清晰呈现。不同:王诗重在客观描述眼前之景,描绘了宁静开阔的意境,表达的是愉悦的心情;而陶诗则描绘了静穆而高远的意境,表达的是脱离官场羁绊后的闲逸悠然自在之情。
2.(2018·安徽省安庆市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
林逋
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色酒舍归。 鱼觉船行沉草岸,犬闻人语出柴扉。
苍山半带寒云重,丹叶疏分夕照微。 却忆清豀谢太傅①,当时未解惜蓑衣。
[注] ①谢太傅:东晋时隐居刻溪的谢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秋天湖水水位回落时节蟹大膏肥,巧妙交代了拜访黄公酒舍的原因。
B.第二句“归”字前承“过”字,后启二三两联归舟所见湖西黄昏美景的描写。
C.第五、六句写苍山半带着厚重寒云,红叶暗淡了夕阳余晖,渲染了凄凉气氛。
D.第七、八句用典,通过自己当年不解东晋谢安隐居来表现而今隐居山水之乐。
(2)诗歌第四句“犬闻人语出柴扉”看似平淡,实则有趣味,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项,错在“渲染了凄凉气氛”,渲染的应是宁静安详的气氛。
(2)这是一道赏析诗句的题目,要求赏析“犬闻人语出柴扉”的趣味,注意从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角度分析,从内容看诗句描绘了村犬听到有人说话时奔跑出柴门的画面;从手法看用人语声反衬黄昏村居环境的幽静,渲染了宁谧闲适的乡村生活氛围;从情感看,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满足和愉悦。
[答案] (1)C (2)①描绘了村犬听到有人说话时奔跑出柴门的画面;②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满足和愉悦;③用人语声反衬黄昏村居环境的幽静;④渲染了宁谧闲适的乡村生活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