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20:34: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13. 城市用地1. 详细规划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和规划设计。

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2. 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14. 城市规划区

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指出:本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

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3. 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15. 逆城市化

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4. 城市人口规模

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个绿色的生态环境。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

16. 再城市化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也称“再城镇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阶段。

所谓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当城市化发展5. 历史地段

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到一定水平时,过度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凸现,城市发

展开始倾向分散,最终导致“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工商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

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落。

在此背景下,国家与城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6. 历史街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再城市化。总言之,再

城市化就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化的功能和内涵。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17. 城镇体系规划7. 文物保护单位

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

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和发展规划。

8. 七通一平

18. 区域规划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

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平整土地

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

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9. 中央商务区

建设布局总体规划。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9. 国土规划10. 城市绿地

是指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战略部署,也是对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空间布局。

国土规划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以及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规划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对国土的开发、

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1. 城市景观规划

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综合开发、建设总体布局、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性计划,是编制中、长期计划的重要依

据。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2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2. 绿地指标(三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

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量。

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绿地率: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地用途管制的基础。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21. 城镇体系

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22. 交通量

在指定时间内通过道路某地点或某断面的车辆、行人数量。通常仅指机动车交通量。它是随时变化的。常以平均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和设计小时交通量作为有代表性的交通量。

23.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对城市辖区范围内各种不同功能的干道、支路、广场以及附属交通设施所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的规划。

24. 交通规划

确定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这些目标的策略、过程和方案。

25. 干道网密度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表示。

26. 道路红线

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它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红线内不允许建任何永久性建筑。

27. 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中供公众乘用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轮渡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

28. 绿波交通

绿波交通指在某条干道方向上,协调各个路口的信号灯设置,使一队车在绿灯时间通过一个路口后将一路通过接下来的路口的绿灯,而不会遇到红灯。

29. 渠化交通

在平面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

渠化交通是在道路上划线,或用绿带按交通量来分隔车道,使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流那样,顺着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

30. 道路绿地率

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31. 地理信息系统

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32. 遥感技术

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结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33. 信息技术

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

34. 用地平衡

确定各类用地的合宜面积分配与比例关系,编制用地平衡表,从而得出以人为单位的用地面积数,以资分析和比较。

35. 城市远景规划

城市扩展到稳定阶段对城市总体发展做出的结构、布局、形态的设计与安排。

它要求展望更远的时间空间(50~60年)、审视更广的地域空间、透视更深的内部空间。从经济、社会、环境的等方面思考城市化的全过程,预见城市增长到稳定态的进程,从而进行战略性的空间、环境结构布局,一指导城市总体规划。

36. 人居环境科学

就是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二大要领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37. 可持续发展

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 , 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 , 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

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 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 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38. 城乡一体化

规划学者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做出统一的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

39.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40.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41.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或各项物质要素)的总体部署。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42. 道路宽度

在城市规划中是指: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只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

43. 路幅宽度

在建筑设计及其城市规划中是指:路幅宽度是指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44. 城市交通

由私人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和货物专业运输3部分组成。

45. 步行街

在城市商业繁华地段设置的不准车辆通行,只许行人步行的通道。

55. 社区的定义:46. 土地开发

从广义上来讲指因人类生产建设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采用1.是一个网络板块,指不同的人围绕同一主题引发的讨论,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经济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如天涯社区。类似的名词还有论坛、贴吧等。

或提高对土地的利用深度所进行的活动,包括对尚未利用的土2.是指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地进行开垦和利用,以扩大土地利用范围,也包括对已利用的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的行政区域。

土地进行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经营程度。从狭义的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它至少包括角度理解,土地开发主要是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要实现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未利用土地开发是补充耕地的一种有效途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例如,

村庄、小城镇、街道邻里、城市的市区或郊区、大都市等等,径。

都是规模不等的社区。社区就是地方社会或地域群体。社区

与一般的社会群体不同,一般的社会群体通常都不是以一定47. 法定图则

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每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要求的地域为特征的。

编制,对分区内各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配套设施、

56. 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道路交通和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的详细规定。

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48. 城市功能

也称城市职能,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57. 城市化水平

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

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

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应包括下列要素: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实际包括非农业人口、居住城区的49. 城市结构

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主要包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适龄人口入中学率;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

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

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0. 城市形态

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

58. 开发区结构和形成。

广义可分为有形形态和无形形态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城市区指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区内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后者指城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区。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如城市生活方

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社会群59. 旧城改建

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 构所产生的社会分层现象和社区的地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

和更新基础设施、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活动。理分布特征,以及由此而构成的城市生态结构。

狭义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有形形态,事实上它们也是城

60. 近期建设规划市无形形态的表象形式。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

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51. 城市布局形式  

指城市建成区的平面形状以及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结构

61. 城市职能

和形态。

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

城市布局形式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

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

或为有规划的建设的结果。这两者往往是交替起着作用。研究

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城市布局形式及其利弊,对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有指导意义。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

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52. 城市用地分析

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

指在对城市各自然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城市

的作用来体现的。

规划和建设要求、用地整备工程技术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对城

市规划用地进行适用性分析评定,以划出城市用地的不同等级。

62. 城市人口增长率

【概念】:一年内城市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

53. 城市群

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

【说明】:城市人口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增减速度的指标。

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

【计算公式】:城市人口增长率=(本年城市人口增长绝对数÷

系、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

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1000(‰)

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由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

成经济圈。

63.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概念】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

54. 住宅小区

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也称“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以及自然只是线(如河流)划

【说明】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自然增减变化

分,并不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

的基本指标,基计算公式为: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城

住宅小区一般设置一整套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专业

市出生人口数-本年城市死亡人口数)÷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

服务设施和管理机构。

×1000(‰)

64. 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65. 大运量快速交通 【mass rapidtr-ansit 】

城市地区采用地面、地下或者高架交通设施,机动车大量、快速、便捷运送旅客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66. 公园

1. 由国家或地方市镇经管作为自然或人文风景区、供公众游憩用的一片土地2. 在中国古代指官家的园林

(任诚王澄)表减公园之地,以给无业贫口。——《魏书?景穆十二王?任城王传》中文解释

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玩、观赏、娱乐的[园林。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等作用。资本主义初期的欧洲,一些皇家贵族的园林逐渐向公众开放,形成最初的公园。19世纪中叶,欧洲、美国和日本出现经设计、专供公众游览的近代公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地相继建设公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城市的公园建设迅速发展,并创造出不同的地方风格。中国城市公园分综合公园(市、区、居住区3级),专类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等),花园(专类花园等)3种类型。

67. 公共绿地

指供游览休息的各种公园、动物园、植物园、陵园以及花园、游园和供游览休息用的林荫道绿地、广场绿地,不包括一般栽植的行道树及林荫道的面积。68. 防护绿地

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69. 建筑红线

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建筑红线由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组成。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基地与道路邻近一侧,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建造。任何建筑都不得超越给定的建筑红线。70. 快速路

指的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的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车辆以较高的速度行驶的道路。

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71. 绿带

在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周围或相连城市之间设置的用以控制城市扩展的绿地开敞空间。72. 城市郊区

城市行政辖区内市区的外围地带。 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城市和一部分中等城市拥有近郊区和远郊区。前者指紧靠市区的外围地带,以蔬菜、副食品生产为主,同时拥有城市的一些工厂企业、对外交通设施、仓库、绿地等;后者指近郊区外围、远离市区而又在市界以内的地区,以粮食、经济作物生产为主,有的还布有工业和小城镇等。73. 外部效应

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74. 生态城市

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75. 城市首位度

是一国(地区)范围内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数量之比。表明某国家或地区不同规模城市的差异程度。

通常用它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有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76. 卧城

就是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

其特点:与母城间距离校近,且位于通往母城的主要交通干线上。其职能除以居住为主外,还有起码的生活福利设施,但缺乏工业职能。77. 三区六线

所谓“三区”就是在镇域范围内确定不准建设区(区域绿地)、非农建设区(城镇建设区)、控制发展区(发展备用地)三大类型地区的规模和范围;

“六线”就是确定城镇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以及镇中心区、主要工业区等位置、规模,建立城镇拓展区规划控制黄线、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生态绿地规划控制绿线、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控制紫线等“六线”规划控制体系。78.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一般包括城市的基本状况,地位,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确立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城市发展的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对策和措施等。79. 铁路枢纽

在铁路各线交会处或与其他交通线路的连接处,以铁路车站、联络线和进出站线等技术装备构成的铁路综合设施。

搜索更多关于: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 图文  的文档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 图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hr137xsan3jk4h7sglc72h8v7sa2300vf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