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物理)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9 9:15: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物理)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下列关于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如图,表示在晶体熔化成液体过程中,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B.

如图,表示在液体凝固成晶体过程中,温度与放热时间的关系

C.

如图,表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D.

【答案】 A

如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在晶体熔化的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图象中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晶体熔化的图象,A符合题意;

B、在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图象中温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应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但图象中一直呈下降趋势,这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B不符合题意;

C、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图象应为倾斜的直线,C不符合题意;

D、由图象知,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析图象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然后分析图象变化规律,从图象中正确、迅速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根据对有关物理规律的掌握,判断图象能否正确反映物理规律.

2.我国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图所示是我市某公园

植树的一个场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植树中,把土扬起来的铁锹属于省力杠杆 B. 扬起来的土最终要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C. 劳动中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汗液蒸发吸热的缘故 D. 人们能闻到附近一棵早开花的桃树的花香,这是扩散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铁锹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A错误;

B、土被抛出后,受重力作用,重力使土向下运动,落向地面,故B正确;

C、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C正确;

D、由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花香中含有的分子通过运动,向四周扩散,接触到我们的嗅觉细胞,所以我们可以闻到花香,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结合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由于重力作用,抛出的物体都要落向地面.(3)加快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蒸发吸热;(4)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 )

A. 熔化 B. 液化 C. 汽化 D. 凝华 【答案】B

【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4.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 两个鸡蛋重约1N 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 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 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 【答案】 A

【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 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 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

5.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B.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C. 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 D. 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A

【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A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B不符合题意; 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稍高即可,一般在40℃左右,C不符合题意; 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W~200W,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估测题目,注意掌握常见的物理量,例如长度、速度、温度、电功率、质量等等,并要善于观察和积累.

6.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 B. 通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约为1A 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 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 【答案】 B

【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s,A不符合题意; 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接近1A,B符合题意; 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C不符合题意;

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所以一般情况下更不到45℃,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见数据解答。

7.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冬天湖面结冰 B. 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C.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D. 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 【答案】 B

【解析】【解答】冬天湖面结冰,水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A不符合题意;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嘴里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钨丝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的方式有遇冷或压缩体积.

8.下列估测数据明显错误的是( ) A. 人居住环境的适宜温度约为25℃ B. 一台壁挂空调的功率约为100W

C. 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做的功大约为1.5J D. 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接近25℃.故A符合实际; B、一台壁挂空调的功率约为1000W,故B不符合实际; C、物理课本的重力在2N左右,课桌的高度在1m左右,小明同学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此过程中他对课本所做的功大约是W=Gh=2N×1m=2J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体重在500N左右,站立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400cm2=0.04m2 ,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 故选B.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25×104Pa,接近1.5×104Pa,故D符合实际.

9.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的手掌所受大气压力大约70N B. 中学生100m赛跑的成绩约8秒 C. 健康人的体温是25 ℃ D. 一杯水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约1000pa 【答案】 D

【解析】【解答】一个标准大气压P=1.01×105Pa,而人的手掌面积估测在0.07m2 , 故人的手掌所受大气压力F=PS=1.01×105Pa×0.07m2≈700N,A不符合题意;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100m赛跑的成绩约14秒,B不符合题意;健康人的体温是37℃,C不符合题意;一杯水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约1000pa,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大气压的值和手的面积计算压力,中学生百米约14秒,人体温度约37℃,通过液体高度计算液体压强.

(物理)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i2u54gcuu0fvqu4yw276b8ve00zsa00v7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