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比分析及设计建议
1、设防水位采用75m,柱底轴力标准组合3600kN时,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对比如下表:
计算位置 柱下板带支座 柱下板带跨中 跨中板带支座 跨中板带跨中 柱边 方法1平均弯矩 13.7 -14.0 9.7 -15.0 432 方法2平均弯矩 18.9 -22.1 11.8 -20.3 595 方法2/方法1 1.38 1.58 1.22 1.35 1.38 备注 从上表可知,完全按筏板考虑时,弯矩均比“独立基础+防水板”模型大,但防水板按构造配筋均满足要求。
对于独立基础弯矩的差异,主要是计算模型本生产生的,比如对于4x4米的独立基础,有效反力200 kN/㎡时,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8.2.11-1式计算柱边弯矩为293kN.m/m;如果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为则为411kN.m/m,是前者的1.40倍。 2、设计建议:
无论是经济型还是施工的方便性上,独立基础+防水板都是本工程较好的基础形式。 设计中,根据结构传至基础的柱底轴力以及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确定独立基础截面(包括宽度和高度)。
防水板厚度250mm,采用12@200双层双向配筋。
独立基础配筋计算时,应考虑防水板传过来的弯矩、剪力的影响,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8.2.11-1式计算柱边弯矩。
五、与筏板经济性比较
采用JCCAD按筏板设计时,柱下板带支座及柱帽的配筋都会增加:
计算位置 柱下板带支座 柱下板其它位置 独立基础(柱帽) 独立基础+防水板 12@200 12@200 16@140 24.8kg/㎡ 含钢量 筏板 12@150 12@200 20@115 33.7 kg/㎡ 含钢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