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1 网络架构图
3.2.4.
标准与规范
为实现**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综合平台互联互通,并做好平台与省内各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工作,省卫生计生委组织标准化课题组和省、市、县平台承建单位开展《**省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及基础代码规范》、《**省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规范》、《**省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规范》、《**省居民健康卡相关规范》、《**省人口基础共享平台相关规范》、《**省人口健康信息专网(一张网)规划》、《**省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相关管理类规范》、《**省卫生信息系统等级测评相关规范》等8大类**省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相关编码及标准规范的设计和制定,确保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中心)的统一
-10-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性、可靠性和互通性。经过多次研讨,各类标准规范已初步完成编制工作,待整理完成经专家评审论证通过后予以推行。当前,省卫生计生委已发布《公共卫生信息数据集标准规范(试行稿)》、《医疗服务信息数据集标准规范(试行稿)》和《平台信息交换技术规范(试行稿)》等子类标准规范,规定了**省人口健康综合平台的互联互通及其数据集元数据和数据元属性,其中公共卫生数据集标准规范包括儿童健康保健、妇女保健、疾病管理、疾病控制和健康档案基本数据五大类信息,涉及2952个数据项(41个数据集),医疗服务数据集标准规范包括医疗业务运营、临床诊疗和电子病历三类信息,涉及1232个数据项(35个数据集),并说明了平台信息交换的技术架构、接口设计和接入步骤等,适用于**省各级平台之间和平台与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的采集、存储、共享和信息系统开发。
3.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底子薄,严重滞后于卫生事业的发展,离医改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一是信息化建设整体投入不足,许多重要信息系统仍是空白;二是综合平台建设亟待启动,设备更新升级无配套经费支持,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投入严重滞后和不足;三是缺乏统一的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各单位各自为政,没有整体规划和架构设计的信息平台建立,数据共享与交换就难于实现;四是信息化的体制与机制不完善,市、县一级没有卫生信息化工作管理机构,社会和市场参与程度低,同时卫生信息化专业人才极其缺乏。因此,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同时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纵向系统建设导致“烟囱”、“孤岛”
-11-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在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中,各机构按照各自的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全员人口系统、妇幼保健系统、预防接种系统、血液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等,以卫生计生系统为导向进行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垂直建设的特点,各个卫生计生系统之间更加不兼容,在信息的沟通上更为复杂,形成大量“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
3.4. 项目建设的意义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思维正以势不可挡的态势闯入了人们的视线,为健康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业态与新模式,未来将会打造出一套完善的“互联网+健康医疗”的信息服务新体系。如何构建富有效率的医疗卫生体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纵观各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路可以看出,尽管改革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在通过信息化全面构建并应用数字健康医疗信息平台,推动健康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更好地解决居民健康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的平衡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的期望。
3.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5.1.
促进健康中国发展所需
“十三五”时期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要求,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自觉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到改革发展全过程、各环节,把建
-12-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机制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保基本、强基层、补短板,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着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服务监管体系,以及更加完善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新期盼。
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不断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等工作;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巩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和卫生应急工作水平;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和综合监督,强化宣传引导和健康促进,积极参与全球卫生和人口领域合作。
3.6.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6.1.
前期相关系统的开展
**省人口健康信息综合平台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46312”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顶层框架设计,基于全省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业务规范,按照属地化原则和主索引机制,遵循三级平台级联的规则,通过数据接口层、平台数据层、服务总线层、业务服务层、平台管理层和应用展示层等六大层面,建立省级卫生计生信息资源中心,实现临床诊疗、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机构运营管理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与数据交换,支持跨区域信息查询和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协同。平台的数据部署采用居民属地化原则,数据存储采用分级部署,各级平台的信息资源库主要包括居民主索引、全员人
-13-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口、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卫生计生综合管理资源库等五大部分;各级平台保存本辖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相关信息,辖区居民到其他地区就诊,则通过三级平台到所辖地区平台进行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的调用,相关数据则通过三级平台传输到所辖地区平台进行存储。省级平台存放全省的居民主索引、全员人口数据、电子健康档案摘要、电子病历摘要和卫生计生综合管理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市州平台、部省属医疗机构和卫生计生业务信息系统,采用Oracle 12c数据库软件构建,并配置RAC集群架构,利用云数据库的多租户技术,在云平台上实现多租户在一个数据库中运行,而彼此数据与应用完全隔离;市级平台存放全市的居民主索引、全员人口数据、电子健康档案明细数据、电子病历明细数据和卫生计生综合管理数据,主要来源于辖区所在各县(市、区)平台、市属医疗机构和市卫生计生业务信息系统;县级信息综合平台存放全县的居民主索引、全员人口数据、电子健康档案明细数据、电子病历明细数据和卫生计生综合管理数据,主要来源于辖区所在基层医疗数据中心、基层卫生数据中心、县属医疗机构和县卫生计生业务信息系统。各级平台通过居民主索引和级联规则能够定位到该居民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的存放地进行查询和更新。 3.6.2.
技术先进性
系统设计采用当前先进稳定的技术,充分吸收国际厂商的先进经验,并考虑到中国国情,系统不仅满足现有的需求,也抓住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系统设计需满足大并发量的事务需求。
-14-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