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 将10gA与足量B的混合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gC,同时生成8gD,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 A.1:5
B.l:4
C.4:l
D.5:l
17 . 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的物质,它们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值是7 B.丁一定是化合物
C.甲和丁质量变化比为4:11 D.丙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
18 . 将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
C.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D.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19 . 在化学实验中关注“气泡”情况很重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复分解反应条件之一:生成物中有气体(气泡)产生 B.排水集气法: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还不能收集气体 C.有气体产生的化学反应:反应后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第 5 页 共 11 页
D.检查装置气密性:导气管伸入水中,手握容器外壁,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
20 . 现有25g的KOH和K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K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39∶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20.6g,则烧杯中硫酸钾的质量为 A.4.8g
B.9.6g
C.17.4g
D.34.8g
二、填空题
21 .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参加反应的X、Y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之比为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
类型为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2 .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一年的学习,让我们共同分享同学们的收获.
(1)写出一种你最熟悉的元素 ,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写出一种你最熟悉的物质 ,它的用途是 .
(3)写出一种你最熟悉化学反应 ,从该反应中选择一种物质,写出化学式并指出它的物质分类 .
(4)写出一种你最熟悉的化学实验 ,与该实验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为 .
23 . 由黄河水得到自来水,需要对黄河水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最后一步常用氯气进行杀菌消毒,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图所示: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已知产物之一 HClO(次氯酸)也是一种酸,写出次氯酸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4 . 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第 6 页 共 11 页
①请写出“”所表示的物质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_____。
②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三、简答题
25 . 实验室加热5.0g质量高锰酸钾使部分高锰酸钾分解,称量剩余物的质量为4.68g,此时有多少克二氧化锰生成? 54
四、科学探究题
26 .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
(1)实验甲中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中产生气体为10 mL时,则B管中产生气体体积为___________mL,检验B管中生成的气体,可将__________伸入气体中。电解水时,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乙中,瓶底放少量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若反应中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3)实验丙中,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 V 形管,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产生大量气泡,此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用 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 W 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 。
(4)某兴趣小组依据教材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下探究,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第 7 页 共 11 页
①如图 A、B、C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其中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是_________。
③小明将图 C 装置改进成如图 D 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但是反应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
第 8 页 共 11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