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
上古
先秦时期
一、 原始乐舞:传说中的原始乐舞是集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 艺
术形式。节奏是乐舞的基本要素,舞蹈动作不复杂,音调也比较简单。
二、 具有代表性的原始乐舞有: 1、《云门》——黄帝时期的乐舞,亦称《云门大卷》,黄帝氏族以云为图腾,这部乐舞是用来祭祀天神的。 2、《咸池》——尧的乐舞,亦称《大咸》唐尧时期的乐舞,用来祭祀地神的。 3、《韶》——舜的乐舞,亦称《大韶》,虞舜时期的乐舞,是一部大型祭典乐舞,孔子认为《韶》尽善尽美,乐舞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 4、《大夏》——夏代的乐舞,是歌颂大禹治水功绩乐舞,发展至《大夏》,乐舞由歌颂田迪申 而转化为歌颂人,是一次质的飞跃。 5、《大濩》——商代的乐舞,亦称《濩》,用于祭祀,也有炫耀商代开国君主汤武功的意义。 6、《大武》——歌颂武王伐纣的乐舞。
三、 以上六个历史时期具有史诗性的乐舞和较小规模的六小乐舞一起,
列为宫廷雅乐体系:《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四、 殷商时期还产生了为避免干旱的求雨乐舞《舞雩》。 五、 古歌曲 1、《弹歌》——反映狩猎生活的古老乐歌。 2、《蜡辞》——人们企盼丰收的祭祀歌曲。 3、《击壤歌》——反映先民艰辛劳作的歌曲,这也是历史上第一首反抗统治阶级的歌曲。 4、《卿云歌》——歌颂日月,崇拜自然的乐歌。 5、《候人歌》——中国的第一首情歌,歌词只有四个字:侯人兮猗。
六、 瞽宗,殷商时期,中国的第一所音乐学校,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奴隶制,商朝是第二个。
七、 音乐思想:乐与天和,乐与礼和,乐与中和,尽善尽美,大音希声。 八、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九、 《楚辞》——开创浪漫主义之先河的艺术形式。 十、 《诗经》《楚辞》是先秦音乐文化的两种重要形式,代表着我国历史
上南北音乐文化的特点。
中古
汉魏南北朝时期
一、 乐府,是秦代设置并被汉代承袭下来的宫廷音乐机构。代表的乐府
音乐: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
二、 乐府音乐:1、鼓吹乐2、相和歌3、清商乐
1、 鼓吹乐:以打击和吹奏乐器为主或时有歌唱的乐种。
1黄门鼓吹:宫廷专设的鼓吹乐。 ○
2骑吹:骑在马上演奏的鼓吹乐。 ○
3短箫铙歌:军乐性质。 ○
4横吹:应用于随军演奏。 ○
2、 相和歌:汉代北方民歌基础上发展,没有帮腔、没有伴奏的“清唱”成为徒歌,加上帮腔称为但歌,但歌特点是没有伴奏的一人主唱,三人相合,完善的相和歌是但歌的基础上加乐器伴奏。相和歌的艺术形式分为“曲”“引子”“大曲”。
3、 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俗乐之总称。吴歌、西曲是清商乐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 古琴 1、《碣石调·幽兰》(南朝 梁丘明)文字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文字谱,是减字谱的始祖。
2、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后人创作琴曲《凤求凰》、《文君曲》。 3、桓谭 4、蔡邕,《春游》、《绿水》、《幽居》、《坐愁》、《秋思》、《琴操》。 5、汉魏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著名琴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描写“聂政刺秦王”的故事;《酒狂》传为阮籍所作。
四、 歌舞戏:是南北朝末年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国戏曲音乐的初
级形式,《大面》《钵头》《踏摇娘》。 1、《大面》又名《代面》《兰陵王入阵曲》,著以假面,已经具有后世戏曲脸谱之雏形。 2、《钵头》亦称《拨头》 3、《踏摇娘》开始男饰女角,后为女扮女装,表演者自己歌唱,并附以帮腔伴唱的形式。 4、《乐记》是中国古代音乐历史上最重要最系统的音乐学论著,鸡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之大成。 5、《声无哀乐论》作者是嵇康。 五、 记谱法
1、 投壶鼓谱,用“○”“□”两种符号记录拍子和次序,是迄今所见最为古老的音乐谱式。
2、 声曲折,是记录曲调的乐谱。 六、 乐律:六十律;笛律;新律。
七、 乐器 1、 笛
2、 笳:出自西域胡人,又名胡笳
3、 角:汉代流行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 4、 箜篌:有卧箜篌和竖箜篌。 5、 琵琶 6、 筑
隋唐五代时期
一、 燕乐,又名宴乐,即宴饮时演奏的音乐。
1、 隋唐宫廷燕乐中的歌舞大曲,是一种集诗歌、器乐、舞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2、 《霓裳羽衣舞》是唐代歌舞大曲中最为著名的作品。 二、 曲子音乐:《阳关三叠》即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 三、 俗讲
1、 俗讲是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源于佛教寺院中宣讲佛教教义的活动。
2、 说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其形成大约在唐代中期,现遗存的俗讲世俗化作品有《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等。
四、 参军戏,又名弄参军,是相声的前身,源于周代的“优”(弄臣,
专门以讽刺调笑为职责)。 五、 隋唐时期的音乐机构 1、 教坊 2、 梨园
六、 记谱法
1、 减字谱,是传统琴曲专用的乐谱。
2、 燕乐半字谱,是唐代记录燕乐作品的一种谱式。 七、 乐器
1、 轧筝,是我国最早擦奏弦乐器,基本上具有拉弦乐器的特点。 2、 奚筝
3、 尺八,是唐代吹管乐器当中非常重要的竹制竖吹跃起(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
近古音乐
宋元时期
一、 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主要是鼓子词和诸宫调。 二、 宋元时期的音乐理论著述《乐书》《梦溪笔谈》《唱论》。 三、 戏曲 1、 杂剧:兴起于北宋时期,流行区域主要在北方地区,宋代的杂剧,
主要有滑稽戏类型的杂剧和歌舞戏类型的杂剧两种形式。进入元
代以后,杂剧进入高度兴盛时期,它也是中国戏曲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元杂剧的代表作品有:《窦娥冤》——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梧桐雨》——白朴;《汉宫秋》——马致远;《倩女离魂》——郑光祖。
2、 南戏:是北宋末年出现的一种戏曲形式,又名温州杂剧、永嘉杂
剧。“温州九山书会”编撰的《张协状元》产生最早。元末,四大传奇作品《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工夫》以及《琵琶记》使南戏呈现繁荣局面。南戏德尔伴奏乐器有鼓、板、笛。 四、 歌曲
1、 词调音乐:姜夔(姜白石)《杏花天影》、《扬州慢》。 2、 唱赚,是宋代都市音乐生活中产生的一种以多种曲调演唱和一定
曲体结构组成的大型声乐套曲形式。 3、 散曲 五、 说唱
1、 陶真和涯词:《蔡中朗》陶真作品 2、 鼓子词 3、 诸宫调
六、 宋元时期的音乐著作 1、《乐书》(陈旸撰)是中国现存历史文献中较早的一部音乐百科全书。
2、《梦溪笔谈》(沈括)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3、《碧鸡漫志》 4、《琴史》 5、《琴论》 6、《唱论》
七、 宋元时期主要的乐器有马尾胡琴;三弦;火不思。 八、 乐器的作品琴曲《潇湘水云》(郭沔);琴歌《古怨》(姜夔);
琵琶曲《海青拿天鹅》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琵琶武曲。
明清时期
一、 京剧的由来: 二、 戏曲音乐
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三、 说唱音乐 1、苏州弹词 2、扬州弹词 3、四明弹词 4、平胡词 5、长沙弹词 6、南音
7、西河大鼓 8、梨花大鼓
9、梅花大鼓 10、京韵大鼓 四、 歌舞音乐 1、 花鼓 2、 秧歌
3、 东北地方戏 4、 木卡姆 5、 囊玛
6、 西南少数民族歌舞 五、 明清时期音乐著作 1、《山琴况》系统的论述七弦琴表演的著作。 2、《曲律》 3、《度曲须知》 4、《乐府传声》
六、 明清时期的乐器:七弦琴 代表作品有《平沙落雁》《渔
樵问答》;琵琶 代表作品有《琵琶谱》又名《华秋苹琵琶谱》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谱集;《十面埋伏》。 七、 学堂乐歌
1、 沈心工 编写第一首乐歌《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 2、 李叔同 《送别》《西湖》《春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