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专题十二-二十四节气和四季划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20:10: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二十四节气和四季划分专题

一、【学科素养或学习目标】

1.掌握四季划分的节点及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和移动趋势 2.了解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农时

二、【自主学习案】

1.四季划分

(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2)天文四季?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秋季节: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3)北温带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夏、秋、冬以此类推。 (4)地球运动中关于季节判断的依据

地球公 转规律 直射点 位置 昼夜长 短变化 正午太 阳高度 太阳升 落方位 日出、 日落时间 北半球冬季(1月) 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 北半球夏季(7月) 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 太阳直射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6月22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太阳直射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12月22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12月22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6月22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 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区域除外)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晚于6时,日落时间早于18时 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 东北升西北落(极昼区域除外)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 2.了解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农时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24节气其实是一个“时刻”,而非“一日”。在地球的公转与自转中,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轴有23.5度的倾角,使得夏季正午时太阳仰角高度较高,冬季时较低,影响一年四季气温与季候。古代历法学家于是规定: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归年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将二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此为24节气的来源。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五、【当堂练习】

1.2014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据此,完成下题。 放假期间,( )

A.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 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 C.黄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

下图为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

2.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①使地轴与公转轨道而夹角成23°26’ ②使“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反 ③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④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若黄赤交角为20°,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均减小 B.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 C.热带和温带范围减小 D.大连气温年较差变大

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同一位置、不同季节的三天中的三个时刻拍摄的太阳视运动轨迹(h2这一天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达40°),经合成整理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4—6题。

4.该地位于

2

A.30°S附近 B.赤道附近 C.北回归线附近 D.50°N附近 5.拍摄的三天中,该地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A.h1 B.h2 C.h3 D.h4 6.当太阳视运动轨迹为hl时,下列自然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长江流域进入一年中的枯水期 B.东非高原的斑马向赤道以北迁徙 C.澳大利亚的小麦进入收获季节 D.加拿大的枫树叶大部分已经脱落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河南登封市(34°N)附近观星台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最直接文物史证,这里现存有700年历史的“量天尺”(下图),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据此回答7—9题。

7.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

A.太阳直射点正向赤道移动 B.泰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C.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 8.二十四节气发源于中原,因为这里

A.平原地势平坦,牧业发达 B.气候四季分明,循环往复 C.人口比较稀少,技术落后 D.处于版图正中,影响较小 9.节气与我国习俗对应正确的是

A.立春——河南打春牛、勤耕种 B.立夏——吉林腌酸菜、储冬粮 C.立秋——广东加棉衣、添厚袜 D.立冬——西北日夜分、忙收割

下图为某学校(25°N,1l5°E)教学楼顶层安装的固定式太阳能电池板。夏至日前后,该县在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校所在地一年中夏至日的昼长约为

A.15小时10分钟 B.13小时40分钟 C.13小时 D.12小时20分钟

11.阳光的入射角度越大,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越高。若将电池板由固定式改为可调节式,在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对电池板倾角调节正确的是

A.一直调大 B.一直调小 C.先调大后调小 D.先调小后调大

下图为极点俯视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12-13题。

3

12.此时,

A.A地的白天比B地短 B.当B地为5日下午7时,A地是4日上午5时 C.C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A地 D.A、B、C、D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D地 13.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2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变大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北极圈范围缩小,南极圈范围增大 D.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

下图中ABC是纬线,BE是昏线,E地所在纬线圈正处于极昼,读图回答4-15题。

14.图中字母代表的各地

A.此时E地的地方时为12点 B.此时E地的太阳高度为90°

C.该日A地的昼长比D地短12小时 D.该日A地日出时间比B地晚约2小时 15.图示季节,下列各地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地中海沿岸国家河流处于枯水期 B.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巴西高原上的热带草原一片葱绿 D.我国新疆棉花开始进入采摘季节

4

答案

1.A。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解题的关键是“11月7日至12日”这一时间信息。“立冬”节气为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小雪”为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因此放假期间正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A正确;放假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B错;11月份黄山昼短夜长,日出时间晚于6点且日出东南方向,C错;南极大陆极昼范围逐渐扩大,D错。故答案选A项。

2.D 3.B

4.D。h2这一天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达40°,即该地与直射点纬度差是50°,秋季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约南北纬10°之间。假设该地位于北半球,该地位于40°N以北,可能是50°N附近,D对,B、C错;假设该地位于南半球,则位于40°S以南,A错。故选D。

5.C 结合上题分析,该地位于50°N附近,太阳位于南部天空,结合图示三日太阳运动位置,拍摄的三天中,该地白昼最短的一天是h3,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三日的季节不同,应是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C对。h1对应的季节是夏季,h2是秋季,h4不存在,A、B、D错。故选C。

6.B结合前面分析,当太阳视运动轨迹为hl时,北半球是夏季,长江流域进入一年中的丰水期,A错;东非高原的斑马逐水草迁徙,向赤道以北迁徙,B对;澳大利亚正值冬季,小麦进入冬眠季节,C错;加拿大的枫树叶正茂盛,D错。故选B。

7.C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点正直射南回归线,A错误;太阳直射点正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至日,泰山6点后日出东南方向,B错误;冬至日接近1月初,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C正确;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D错误。故选C。

8.B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原气候四季分明,循环往复,二十四节气是中原人对周而复始的气候规律的总结,是农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积累的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B正确。中原地势平坦,耕作业发达,A错误;中原地带是我国古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人口比较稠密,当时技术先进,C错误;处于版图正中,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B。 9.A立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自然界万物复苏,在这一天河南有打春牛等习俗,A正确;每年到霜降季节,吉林腌酸菜、储冬粮,B错误;广东纬度低,立秋后气温还较高,不用加棉衣、添厚袜,C错误;秋分西北日夜分、忙收割,D错误。故选A。

10.B夏至日前后,该县在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此时该县115°E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0分钟,即该县日出的地方时是5:10,则该县夏至日的昼长是(12小时-5小时10分钟)×2=13小时40分钟。故选B。

11.B太阳能面板中阳光入射角度与电池板倾角互余,电池板固定式是以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依据安装的,即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此时电池板倾角最大,因此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对电池板倾角调节正确的是一直调小。故选B。

12.C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21′,即黄赤交角变小,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与黄赤交角互余,由于黄赤交角变小,故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变大,A正确;黄赤交角的角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范围,黄赤交角变小,则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减小,B错误;极圈纬度与黄赤交角互余,黄赤交角变小,则北极圈范围缩小,南极圈范围也缩小,C错误;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黄赤交角大小无关,始终等于90°不变,D错误。故选A。 13.A

14.C 。E点为昏线与极圈的切点,地方时应为0(24)点,太阳高度角为0°,A、B错误;由BE是昏线,E地所在纬线圈正处于极昼,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故图中D点为北极点,A地在B地以东,时间应比B地早,D错误;D点为北极点,BE是昏线,则B位于赤道上,即弧ABC为赤道的一部分,A位于赤道上、昼长12小时,D位于极圈内、昼长24小时,因此该日A地的昼长比D地短12小时,C正确。故选C。

15.A由上题可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北半球为夏季。地中海沿岸国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A正确;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巴西高原上的热带草原为干季、草木枯黄,我国新疆棉花正处于生长季节,B、C、D错误。故选A。

5

搜索更多关于: 专题十二-二十四节气和四季划分 的文档
专题十二-二十四节气和四季划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ip626w4lt4ncj33s2bw8iiwn4795r018e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