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不死之药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è)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练习】 1、解释加点字。
谒者操之以入 ( )谒者操之以入 ( )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 ( )不如释臣 ( ) 2、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 )
A.因夺而食之 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C.臣食之,而王杀臣 D.面山而居 3、“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
4、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 。 (2) 。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徐珂
【原文】
蔡璘,字勉旃,吾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亡何,其友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至之。 【练习】
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 (2)yì 语言 B.(1)wú 不 (2)yù 告诉
1 / 29
C.(1)wú 不 (2)yù 词语 D.(1)wáng 死亡 (2)yù 语句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 C.且父未尝语我也。(将)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所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原文】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 )(2)农夫涕泣 ( ) (3)不取直而归 ( )(4)遂殴宦官 ( ) 2、下列句中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陈万年教子
【原文】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ǎn)也。” 【注释】
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②戒:同“诫”,教训。
2 / 29
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
欲杖之 ( )具晓所言 ( ) 咸叩头谢曰 ( )大要教咸谄之 (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一狼洞其中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翻译句子:
大要教咸谄也。 4、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陈元方
【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
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练习】
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
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 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翻译句子。
弱者抚之以仁 4、回答。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 / 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