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医专学报. 2002, 20(10:62-63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
王志波,胡俊兴,徐胜国
摘 要: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在心绞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90例,疗程1月,设定疗效判定标准,疗程前后并做血液粘度改善程度的对比。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改善亦较对照组明显。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可作为防治心绞痛主要用药,而且对合并有心脑血管病者疗效明显。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 心绞痛 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7702(2002)01-0062-02
丹参系唇形科鼠尾草植物,中医认为其功能以活血化瘀为主。“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复方丹参滴丸是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研制而成的一种滴丸剂。含丹参、三七、冰片等,为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药。现将近年来应用其治疗心绞痛60例并以基本治疗作为对照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5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平均年龄64岁。病程为1月,其中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35例,心肌梗塞15例,心力衰竭5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1日3次,1次250mg(10粒)。全部患者于治疗前后做血、尿常规、血液流变学、血脂、血压、心率、心电图检查。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等完全缓解,心电图明显改善,未再发作上述症状。有效:上述症状可缓解,心电图较前改善,但仍有心绞痛发作,程度较前减轻,持续时间较前缩短。无效:上述症状无缓解。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血液流变学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n 60 30
显效 35(38.3) 14(47.0)
有效 22(36.7) 9(30.0)
无效 3(5.0) 7(23.0)
总有效率 57(95.0) 23(76.0)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x±s)
治疗组
项目
治疗前
血液粘度 血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聚集率(%)
4.55±0.84 0.536±0.05 4.33±0.35 39.27±214
治疗后 3.54±0.63 0.33±0.21 1.07±0.15 21.66±19.30
治疗前 4.35±0.81 0.48±0.05 4.22±0.34 4.16±2.30
治疗后 3.66±0.58 0.37±0.05 3.60±0.22 32.28±20.00
对照组
治疗组及对照组有8例因应用硝酸酯类后头痛而停用。肾功能、血清钾.钠、氯等检查无异常:
3讨论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氧的供需不平衡所致心肌缺氧的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重要的病因,约占心绞痛患者的90%,其病理生理基础为:①冠脉血流量之改变(神经、体液或局部血管活性物质调节失衡可致冠脉痉挛或收缩,导致冠脉血供减少)。②心肌氧耗量增加(其影响因素:室壁张力,心肌收缩持续时间,心率,心肌收缩力)。
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成分丹参具有扩张冠脉,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并能改善心功能,调节心肌代谢,降低心肌氧耗,减慢心率。丹参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张力,降低其脆性,提高组织从微循环中摄取氧的能力,促进机体对氧的利用,从而有利于维持心肌的氧代谢平衡,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丹参尚具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的作用,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降低自发电活动振幅,对各种疼痛有镇痛作用。丹参还具有:①丹参对末梢小动脉有明显扩张作用,还具有降压作用。②具有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减少纤维蛋白稳定因子,改善血液物理化学性质,调节血液流变学性能等作用,从而改善血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③具有降胆固醇作用,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④可降低血糖。⑤丹参可防止或减轻心脏超微结构之变化,可促进心肌梗塞修复过程。⑥丹参可通过促使冠状动脉间桥式侧支血管开放向缺血区提供足量逆行血液灌注而保护缺血心肌⑦当心功能不良时,丹参可改善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心肌氧耗量并可促进侧支循环及体内的血流再分配。
复方丹参滴丸另一主要成分三七亦可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且其与一般降压药不同,在降低动脉压同时反而增加冠脉血供,并可减慢心率从而减低心脏工作量,尚有改善心肌收缩力、利尿之作用。另外,冰片具有兴奋心脏、抗心绞痛作用,故复方丹参滴丸不仅可作为防治心绞痛之主要用药,而且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硬化症、心力衰竭、心肌梗塞、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尤显其优越性,且因用药方便、副作用小,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