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狼》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6分)
1. (2分)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场主积薪其中(柴草) B . 狼亦黠矣(狡猾)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C . 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恐前后受其敌(遭受) D . 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通道) 2. (8分)为句中划线词选出恰当的词义 (1)公将驰之( ) A . 快跑 B . 驱车(追赶) C . 传播 (2)遂逐齐师( ) A . 赶走,强迫离开 B . 追赶、追击
C . 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摸着 (3)故克之( ) A . 能 B . 战胜 C . 克服、制服
第 1 页 共 7 页
D . 严格规定 (4)彼竭我盈( ) A . 充满,指士气正旺盛 B . 多余
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叶徒相似,其实(果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B . 渔人甚异(认为…奇异)之.(《桃花源记》)
C .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丢失)入胡.(《塞翁失马》)
D . 所以动心忍性,曾(通“增”)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2分)根据狼的故事,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A . “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对狼的本性尚未彻底认识,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B .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中的“持”字表明屠户在毫无退让的情况下做出了与敌斗争的果断抉择。 C .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刻画屠户杀狼时的一种愤怒之情。 D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的本性幡然醒悟
5. (2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 A . 八月 B . 九月、 C . 十月 D . 十一月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8分)
6. (8分)选择下列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第 2 页 共 7 页
(1)苫蔽_____ A . shàn B . zhàn (2)尻尾_____ A . kāo B . kào (3)缀行_____ A . zhuì B . chuò (4)假寐_____ A . mèi B . mì
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8分)
7. (8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狼》的作者是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字________,世称________,其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________。
(2)文中写屠户放下担子,拿着刀子时狼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 (3)文中描述一只狼离开后,另一只狼的动作的句子是:________。 (4)文中描述两只狼都被击毙之后,作者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
8.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第 3 页 共 7 页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着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翻译下列划线的词。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②不蔓不枝________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 ④陶后鲜有闻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
9. (14分)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第 4 页 共 7 页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 , 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 , 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④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节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①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②物色:察看:观察。③逮:等到。④跑跄:跳起来。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①善射________ ②睨之________ ③笑而遣之________ ④旦而过之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3)【甲】、【乙】两文都赞美了古人的高超技艺,但表现手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第 5 页 共 7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6分)
1-1、
2-1、
2-2、
2-3、
2-4、
3-1、
4-1、
5-1、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8分)6-1、
6-2、
6-3、
6-4、
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8分)7-1、
第 6 页 共 7 页
7-2、
7-3、
7-4、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
8-1、
8-2、
8-3、
9-1、9-2
、
9-3
、
第 7 页 共 7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