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去。因为社会是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实验室。(2)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由于报纸、电视以及其它各种宣传媒介的作用,学生对于世界各地以及本国的社会问题非常敏感,这些问题应该在学校的课程中得到反映。学校的课程尤其要关心青少年犯罪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交通拥挤、家庭破裂等社会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要具有批判意识。 【勤思对照】
勤思2015考研冲刺教育学必胜模拟题第一套模拟题简答题49题,原题。 50.简述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和希伯来教育的共同特征。 【真题解析】 巴比伦、埃及、印度和希伯来同属古代东方文明古国,它们的教育发展大致具有以下的特点: (1)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无论是史料记载或考古发掘都证明了这一点;
(2)各国(或不同地区)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征。总的来说,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结构相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学校主要招收奴隶主子弟,并按教育对象的等级、门第而被安排进入不同的学校;
(3)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4)与教育内容的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
(5)各国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 (6)教育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
(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失于早衰或有过断层期,在此基础上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勤思对照】
参照勤思必胜P100论述题第二题。
51.简述二战后日本政府颁布的《学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真题解析】
战后日本采取了经济兴邦的战略。为发展经济,日本继承了明治时期优先发展教育的传统,及时酝酿并推出了教育发展蓝图。1947年3月31日颁布了两个重要法案--《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是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开端。 《学校教育法》由9章108条构成。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有:
(1)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削弱文部省权力,新设地方教育委员会管理学校事务;
(2)采取“六三三四”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由原来的6年义务教育延长到9年; (3)高中以实施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
(4)将原来的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成为单一类型的大学等; (5)对教员、校长、教育经费、教育行政管理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教育基本法》是《教育基本法》的具体化,它使得战后日本教育系统有了法律保障。此法案后期得到陆续修订。 【勤思对照】
参照勤思必胜习题库P199简答题第四题。
52.简述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真题解析】
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是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前面的学习中概括出一般性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应用于后继的学习活动中。它揭示出造成学习迁移的原因之一是两种学习遵
循共同的原理。
对于我们的教学我们应该
①加强原理教学,促进原理或规则的迁移。 ②重视学习机会,促进学习方法迁移。 ③创设与应用情景相似的学习策略。 ④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学科结构。 【勤思对照】
6套卷第3套试卷56题
53.试列举教育实验设计的三种类型,并写出相应的格式。 【真题解析】
(一)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不相等控制组设计模式) 基本模式:
G1 O1 X O2 G2 O3 O4
(二)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基本模式:
R G1 X O1 R G2 O2
(三)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基本模式:
R G1 O1 X O2 R G2 O3 O4 【勤思对照】
参照6套卷地4和6套试卷的56题及补充两套卷的第一套的56题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5.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 【真题解析】
(1)生活教育理论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在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思想影响下,充分考虑中国的教育国情,提出了这一理论。 ①“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内涵为: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横向展开看,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在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看,生活伴随人始终,教育也伴随人始终;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都是为生活所决定。而教育通过改造人发挥其改造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功能。“生活教育”反对的是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 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其内涵为: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以社会为学校。一方面,传统教育与社会隔绝,是“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学校即社会”虽使社会生活进入学校,但仍嫌不够。不如拆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让学校延伸到社会与自然。另一方面,劳动人民难以进入学校课程,社会就是“大众唯一的学校”;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一方面运用社会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运用学校的力量使社会进步。“学校即社会”反对的是将学校与社会生活隔绝的教育。 ③“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其内涵为: “在劳力上劳心”,破除传统教育下劳心与劳力的分离现象,教劳心者劳力--读书的人做工,
教劳力者劳心--做工的人读书,使人人都“手脑双挥”;“行是知之始”,破除只从读书、听讲求知识的教育,从做入手求知识、求创造;有教先学,有学有教;反对注入式教学,教服从于学,教、学又服从于做。“教学做合一”反对的是不顾学的教,不顾做的教、学。 生活教育理论反对的是学校与社会隔绝、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提倡的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和创造的教育。 (2)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内涵:
①“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人”是“活教育”最一般意义上的目的,是人区别于动物所在;而人又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中的,因此要做“中国人”,“做中国人”体现了“活教育”的民族特征;进一步提出“做现代的中国人”,则使“活教育”目的进而体现时代精神,更为具体。他赋予“现代中国人”五方面要求:有健全身体,有建设能力,有创造能力,能够合作,要服务并懂得、善于服务。 ②“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的教材”,是对此的概括和表述。他说:“活教育课程就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这一主张直接针对以书本为主的传统而发。所谓“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知识,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整体。
③“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活教育’教学论的出发点”,他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他还提出“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即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四个步骤是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机械、割裂的,体现了以“做”为基础的学生主动学习。
(3)共同点:二者都吸取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合理内核:
首先,都反对教育脱离儿童生活和主体性,力图去除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而脱离社会生活、以书本知识为中心而脱离实际和实践、以教师为中心而漠视学生等弊端; 其次,都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国情;
最后,都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过重要影响,不少观点对当今的教育改革仍然富有启发。 【勤思对照】
参照勤思冲刺密卷中国教育史知识点13(第二个);参照勤思必胜习题库P90简答题第5题,论述题第1题
56.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做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分。
Ⅰ.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以及认知发展理论一样,社会认知理论也很重视发展学生对学习作出自我调节的能力。例如,1993年班杜拉就曾谈到:“正规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智慧工具、自我效能、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其一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请回答: (1)班杜拉自我效能的基本含义
(2)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可以有哪些有效的切入点?
(3)从社会认知的观点来看,自我调节的学习要涉及哪些活动? 【答案解析】
(1)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或者是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完成某项任务能力的判断与信念。该理论认为,人总是愿意在自己有成功把握的事情上投入精力。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这一活动。 (2)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直接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
②替代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如果其受到自我效能感高的示范者的影响,那么其自我效能感就能随之提升。
③言语劝说。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易持久。
④情绪唤醒。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高度的情绪唤起、紧张的生理状态均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
(3)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认知观,是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认知观主要发展者齐默尔曼(B.J.Zimmerman)认为,学生能够主动地、灵活地运用元认知策略,能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积极地作出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这样的学习就是自我调节学习。社会认知观认为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计划阶段、操作和意志控制阶段、自我反思阶段。社会认知观认为,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发展不是随个人的成长而自动形成的,也不是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被动习得的。自我调节的学习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水平的获得:观察水平、模仿水平、自我控制水平。 【勤思对照】
密卷教育心理学大题准备的4
Ⅱ某研究者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进行调查。 (1)试述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2)调查中如何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 【真题解析】
(1)问卷调查的优缺点为:优点:调查过程的标准化,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具有很好的匿名性;调查范围广、效率高;可以避免偏见,减少调查误差;便于整理归类和统计分析,易量化。缺点:如果问卷中的问题不明确或题量过大,或被调查者不合作都会影响结论的代表性;应用范围较广,搜集的资料往往是表面的,还不能深入了解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真实情况;若部分调查对象不作回答,难以知道不回答的原因,也会影响问卷的效度。
访谈法的优缺点为:优点: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简便易行,灵活性强;能够通过深入交谈获得比较可靠有效的资料;容易进行深入调查。缺点: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限制,受访谈者和被访谈者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使用,并结合问卷和测验等方法一起使用。
(2)访谈法可以作为问卷法的补充方法。我们可以利用问卷法的优点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但当问及一些态度题目时,在问卷中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访谈法,更加深入的获得更加可靠的资料。以克服问卷法的不足。所以在做调查时,两者的综合使用可以克服对方的优缺点,使研究的效度更高。 【勤思对照】
6套卷第三套的56题
Start everyday with a new hope, leave bad memories behind & have faith for a better tomorrow. 用新的希望开启每一天,释放掉不好的回忆,相信明天会更好。我是勤思教育徐老师,对于解析有什么觉得不妥的我们可以共同探讨,QQ:1210016801,加油,我们一起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