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 点击:610次 )
一、陵水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我县“十五”计划发展战略和目标,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紧紧抓住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围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工作重心,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增加农民和地方财政为落脚点,坚持强县富农的方针,狠抓各项工作的推进和关键措施的落实,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持续稳步的发展。
(一)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5.5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加4.4亿元,年均递增1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达10.2亿元,年均递增 11.2 %,第二产业达1.3亿元,年均递增 2.7%,第三产业达3.9亿元,年均递增9.8%,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65.9 :8.5 :25.6 ,全县人均生产总值5156元,比2000年增加1393元。
(二)农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200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6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递增8.9 %,农林牧渔业当中,种植业产值 82542 万元,占49.7 %;牧业产值 13154 万元,占 7.9 %;林业产值4296万元,占 6 %;渔业产值59951万元,占36.1 %。全县瓜菜种植面积20.9万亩,产量26.3万吨,与2000年相比,年均递增 11.3%和11.4 %,水果种植面积 8.7万亩,产量3.2万吨,与2000年相比,年均递增2.1%和17.3%,椰子种植面积8.3万亩,产量1841万个,与2000年相比,年均递增3.3 %和13.5 %,槟榔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3963吨,与2000年相比,年均递增-0.49%和14.4%,肉类总产量9250吨,与2000年相比,年均递增 14%,水产品总产量7、8万吨,年均递14%,其中,海水捕捞 7.1万吨,年均递增17.7%。
(三)工业生产有所发展。
全县现有工业企业25 家,其中规模以上9 家,规模以下16家;个体工业171家。2004年,工业总产值16814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145万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 5669 万元。全县工业产值与2000年相比,年均递增5.5 %,
(四)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快发展。
2004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2亿元,四年来累计完成投资11.6亿元,年均递增8.1%。
(五)地方财政稳步增长,消费市场供销两旺,居民储蓄存款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
2004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43 万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递增2.3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亿元,年均递增 11%,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5亿元,比2000年增加 2亿元,年均递
增 6.9%;
2004年,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123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递增5.7 %,全县职工年均工资10092元,年均递增15.3 %。
二、发展的优势、潜力及存在问题
这几年,陵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农业基础建设、旅游、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增长的基础比较脆弱,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发展滞后;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基础设施差,城镇化水平不高,土地遗留问题等在制约着我县经济向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陵水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优势和劣势,摆正位置,理清思路,才能实现陵水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达到富民强县的目标。
(一)经济总量小、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在全省的份额仅为2%,总量和人均在全省18个市县当中排位分列12和13;三次产业的结构为 65.9 :8.5 :25.6,其中,第一产业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9.56个百分点,而二、三产业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36和13.2个百分点。
(二)在农业生产中,近几年来,我县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农田整治力度,就目前而言,我县的水利灌溉系统在全省是最好的,有效灌溉面积12.7亩,占全县耕地面积5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但陵水的缺水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无论是在生产还是生活用水上却是全省最困难的市县之一,缺水这一老大难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我县真正在全省占有一定优势的一是种植业中的冬季瓜菜和热带经济作物椰子、槟榔等品种,其总产量在全省分列8、4、3 名,特别是经过多年的精心培植,冬种西瓜、苦瓜、长豆角和椰子、槟榔已成为全省同类农产品中品质最好的、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是我省乃至全国的品牌,而且已形成基地化、规模化生产,更重要的是这些农产品也已被农民和市场认可,成为陵水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增长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亮点。二是海洋渔业,作为沿海市县,57.9公里长的海岸线,品种多样、极具特色的优质海产品,为我县海洋渔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
我县在农业生产中较有发展潜力的当属热带水果生产和牧业生产,前者是我县近几年在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中利用扶贫资金着力而为的,并且通过开展科技联结活动建成了一批商品价值、技术含量较高的芒果、荔枝等热带高效水果基地,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目前陵水水果种植面积在全省排名第8,后者是沼气和无病疫区建设拉动的结果,这两年来,在中央、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一池三改”建设和市场需求拉动,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以养猪为突破口的“十户千头,百户百头”的牧业发展战略成效初显,肉类总产量和牧业产值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农户养殖热情空前高涨,发展后劲十足,前景看好。
(三)工业生产一直都是陵水经济发展当中的一个软肋,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迷徘徊状态,制约着陵水经济快速发展,这也是造成我县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小,就业率低,城镇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农业生产相比,陵水的工业从一开始就显得先天不足,一是区位不优,地处东线,与全省工业的发展战略重点区域相左,二是工业生产资源不富、优势不显。陵水现有规模以上的9家工业企业当中,正常生产的企业8家,亏损的企业5 家,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8个百分点,总量在全省排名仅列17位。工业从业人员占全县从业人员的 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七、八十年代一直让陵水引以为傲的藤竹制品、制糖、钛矿采选业、食用盐、珍珠、椰子糖等工业产品,除藤竹制品外,其余的已成昨日黄花,风光不在。
(四)陵水的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一向是最让人激动和充满希望的,发展旅游业是陵水历届政府雄心勃勃的壮举,也是陵水社会各界、上上下下在共商陵水经济发展大计中最为津津乐道的,可陵水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却又是最让陵水尴尬而又最感无奈的事情,作为三亚和万宁的近邻,对三亚、万宁通过旅游开发带动经济上的发展,特别是三亚通过旅游开发带来经济上的腾飞,一跃而成为中国最耀眼的一颗明珠,陵水人是有目共睹的,也应该是有切肤之痛的。客观的说,陵水从地理位置来说,介于两市之间,与三亚、万宁相比,陵水的旅游资源毫不逊色,甚至是犹过之而无不及,如三亚有亚龙湾、大东海,西岛 、南山、蜈洲岛、南田温泉,陵水也有香水湾、土福湾,有南湾猴岛、分界洲岛、高峰温泉,而吊罗山的热带雨林、椰子岛更是三亚所没有的。这些丰厚的旅游资源也是万宁所无法比拟的,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资源在陵水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近几年来,陵水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起步晚、规划差、基础薄、发展缓慢,与三亚、万宁左右对比相形见绌,正如卫留成省长在陵水调研报告会上所指出的“陵水现在的旅游业只是一些低水平的开发”!目前,在三亚,五星级酒店有4家,万宁1家,四星级酒店三亚13家、万宁2家,三星级酒店三亚20家、万宁21家,而陵水只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1家,陵水接待的全年游客人数在全省排名10位,旅游收入排名 位,而相邻的两个市县却比陵水高的多。全年接待人数仅仅为三亚的 2%,万宁的3%。
(五)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不够。陵水的固定资产投资虽说年年都有所增加,可每年只在3亿元左右徘徊,从总量上来看,充其量也只是低水平的增长。长期以来,陵水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赖国家的扶贫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少量外来项目开发、社会闲散资金的投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小,缺乏大企业、大集团的参与、大项目的投入和拉动,四年来,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55亿元,年均2.88亿元,在全省18个市县当中排名 位,由于投资不足,致使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投资硬环境在东线各市县当中是最差的,远远落后于省内经济发达市县。
(六)招商引资难度大,办法不多,一些招商引资项目大多是纸上谈兵多,落户生根少。这些年来,我县虽然在加强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仅是低层次的,和经济发达的市县相比,在软环境建设上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部分职能部门宗旨观念薄弱,特别是一些职能部门,在行政审批、政策落实、服务意识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办事效率不高、门难进、脸难看、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部门和单位缺少大局观念,为了小集体,甚至个人的利益对外来投资者吃、卡、拿、要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我县整体环境缺乏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严重影响了我县的整体形象,已经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陵水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也是一个工业、财政弱县,如何实现陵水陵水经济跨越式发展,达到富民强县的目标,就必须制定一个适合陵水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目前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做精农业,主攻旅游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大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力度,实施优势产业、小城镇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思路。围绕这个发展思路,如何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扎扎实实地打好产业基础,基础设施基础、投资软环境基础,如何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在结构调整当中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转变方式中加快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陵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三低一小”的局面,实现陵水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陵水每一个干部都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当前,陵水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对陵水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卫留成省长亲率众多重要厅、局长到陵水对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调研,为陵水的经济建设出点子、谋发展。因此,针对目前陵水经济发展
现状、存在问题和不足,从有利于城乡居民增收、财政增长、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陵水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就是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思路,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做精、做大、做强冬季瓜菜、热作水果生产,海洋渔业及旅游业三大特色产业,并以此作为陵水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通过这三大特色产业的带动,形成主导产业群,实现陵水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继续优化农业产业调整和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发展陵水具有区域和资源优势的冬季瓜菜、热带水果、海洋渔业等特色产业,并以此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实施产业化战略,逐步形成基地化、规模化生产。
1.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结构,实施产业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具有资源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要根据我县种植业生产当中普遍存在的产量高而质量不高、丰产不丰收、产值大而效益不大的突出问题,打好“季节差、名特优、无公害”这张牌,把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作为农业产品结构和产业化的调整目标,紧紧抓住反季节瓜菜、热带优质水果等优势产业,坚持组织和引导企业、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逐步确立冬季瓜菜、热带优质水果生产在种植业中的主导地位,二是要以工业化的思路来发展农业,积极创建和扶持一批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龙头企业,使农业经济向生产、加工、销售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减少生产和经营上的盲目性,积极引进一批市场前景看好、商品价值高、技术含量高、资源支撑面广、易推广、群众受益面大、适合进行深加工的特色优良品种,为发展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高品质的资源支持。
2.要坚持捕捞、精养、深加工协调发展的方针,“远近”结合,以近海养殖和远洋捕捞为重点,全面开发陵水海洋渔业资源,以此带动陵水海洋经济的发展。海南做为我国海洋国土第一大省,拥有近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约占我国海洋面积的三分之二,这为陵水实施资源开发、发展海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远”就是要大力发展远海和远洋捕捞业。要积极筹措资金扶持渔民造大船、组建远洋渔业公司并以此为龙头组织船队闯深海,开辟南沙新渔场,拓展海洋捕捞渔业空间;“近”就是要充分合理利用陵水近海渔业资源,发展海水养殖业,着重抓好养殖结构、养殖模式、区域布局的优化与组合,进一步改善养殖方式,建设一批集约化程度高、辐射能力强的养殖基地,要积极发展工厂化养殖、深海沉箱养殖、浅海网箱和海滩养殖,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形成规模化、工业化生产,做大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海洋产业。
3.继续强化和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陵水虽说有海南最好的水利和农田基础设施,但随着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缺水的问题日益突出,长期以来,缺水问题已成为制约陵水冬季瓜菜、热带水果和粮食生产的一个主要瓶颈,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刻不容缓。一方面要尽快筹措资金,加快小妹水库的扩容和其他水利基础设施的改造;另一方面要大力引导和扶持农户发展设施农业,既能增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农产品商品价值。
4.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农业生产机械化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也是农业产业化生产的需要,是提高农产品产量、降低单位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我县目前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偏低,远远不能满足我县农业生产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应大力推广农业机械,近几年来,我县基本农田整治所取得的成效,为全面推广农业机械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对于一个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地区来说,仅仅在农业上找出路是很难达到富民强县的目标的,经济发展的潜规则告诉人们,发展工业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需要,大凡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地方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