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五小龙”: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 3:33: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以本国国情为基础,仔细辨别,切勿“邯郸学步”,学习其优点,规避其不足,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少走不必要的弯路。

①蔡明哲主编,陈秉璋、陈信木合著:《迈向现代化》,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第14—15页。

②陈峰君:《论现代化发展模式》,《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第2期,第86—93页。 ③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29页。

④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中译本前言第1页。 ⑤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第17页。

⑥马克思·韦伯所说的“禁欲主义”指的是宗教改革后新教奉行的一种“适度节制”的姿态,这其实是一种在极端禁欲主义(比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宋明理学的道德说教)和纵欲之间的妥协。它有别于天主教的“禁欲主义”,前者的禁欲主义是入世的,而后者的则是出世的。 ⑦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第28页。

⑧马克思·韦伯:《儒教与道教》,王容芬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282页。

⑨同上,第282页。

⑩美国学者赫尔曼·卡恩在《日本的挑战(1979年出版)和《1979及其后的世界经

济发展》在肯定了儒学对东亚现代化的作用,转引自方国根,罗本琦:《文化全球化

视野中的儒学与东亚现代化——以日本、亚洲“四小龙”为研究中心》,《现代哲学》2005年第2期,第49—57页。

11吴建华:《东亚现代化与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113页。 12源了圆:《关于日本的“实学”》,《哲学译从》1988年第3期,第57—59页。

13陈祖洲:《从多元文化到综合文化——兼论儒家文化与新加坡经济现代化的关系》,《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第134-141页。

14郑媛媛:《论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第18—19页。 15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三联书店,1998 年,第 3—4 页。 16鹤田俊正:《规制缓和》,筑摩书店,1997年,第36页,转引自赵放:《日本市场经济制度研究—对后发展国家的启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

17马永振:《现代化视野中的威权政治研究——以日本政治发展为例》,山东大学2009年硕

13 / 14

士学位论文,第19-20页。

18房宁:《自由威权多元:东亚政治发展研究报告》,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10页。 19吴建华:《东亚现代化与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112页。 20吴建华:《东亚现代化与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94页。

21罗伟:《香港与新加坡经济现代化比较(1971—1990年)》,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5页。

22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吴建华:《东亚现代化与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106—107页。

23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吴建华:《东亚现代化与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97页。 24数据来源于吴建华:《东亚现代化与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101-103页。 [25]吴建华:《东亚现代化与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110页。

14 / 14

搜索更多关于: “五小龙”: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1) 的文档
“五小龙”: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jm1468q2y4qfr01784a35m4y31es801569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