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范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 21:13: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范文

近几年我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较快增长。但作为一项重要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还是我市大多数企业的“软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胡锦涛同志在考察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时指出,要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这表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大课题。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进入加速工业化阶段,在过去的较长一个时期,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来源主要依靠模仿和引进。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业化模式提出了挑战。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已从过去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廉价劳动力转向创新能力、技术和管理优势,知识产权成为重要的竞争工具,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拥有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是世界制造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约为美国的1/4、日本的1/2,与德国接近。但是,我国制造业的多数产品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大部分设计和制造技术依靠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原创性的产品和技术更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竞争能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没有自主创新能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不可能真正成为制造中心。

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的企业和产业正面临新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严峻挑战。一些加工制造能力较大的行业,因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而导致缺乏竞争力。例如,我国的dvd生产能力世界第一,却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出口受到外国企业知识产权的制约,被征收较高专利费,廉价劳动力优势被削弱。又如,我国的一些重要技术装备制造加工能力并不差,但因为缺乏设计和成套能力,只能进行转包生产和来料加工,赚取少量加工费。技术装备的对外依存度较高。越是高技术设备越依靠进口。2001年,我国进口装备制造业产品约110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口总额的48%左右。大量的国内需求只能拉动发达国家的gdp增长。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技术升级的关键阶段,一些行业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部分优势企业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但是,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来源还是依靠引进和仿制。如果说过去在低端产品层次,我们可以靠引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靠市场换技术,那么,当我们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与外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在高端产品形成竞争时,人家是不会把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转让给竞争对手的。目前,从外国转移到我国的制造企业,大部分核心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仍然被外国公司所控制。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和技术发展方面实施追赶战略。日本和韩国等

实施追赶战略的经验表明,在进入高端产品和接近国际市场档次的市场竞争时,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因此,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加强研究开发,在战略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如果继续走大量消耗资源的低水平粗放型发展道路,我国的资源供应将难以支撑。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增长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把先进的技术与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一方面,没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就不可能引进高水平的技术;另一方面,一些关键技术和敏感技术特别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技术引进受到诸多限制。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是买不来的,国家的竞争力也是买不来的。我们要从实现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更多的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在战略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二、我市企业创新能力发展历史和特点

我市企业的发展历史与全国各地企业的发展一样,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慢慢发展起来的。1992年以前,企业的技术主要来自于国营大企业和科研机构,许多技术是无偿取得的。由于短缺经济的作用,产品不愁卖不掉,所以他们在量上迅速扩张,而对技术创新的需要并不强烈。这一阶段的后期,企业大多积极开展与大企业联营活动,走联营合作之路,不仅从大企业那里获取技术,还积极引进国营企业的淘汰设备。有的作为大厂的分厂,形成稳定的生产联合体。至1987年底,全县开展科技横向联合和协作的企业有170多家,与全国15个省、市,5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并聘请外地科技人员和有实践经验的老工人250多人来县作技术顾问。从而开展了企业办科研,以加快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1992年以后,是全市企业飞速发展时期。这时民营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也成长起了一批上规模企业,这时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中小企业以前的制度优势也逐渐在失去,因此,他们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以产品技术质量取胜。从这个时期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看,主要有三个特点: a、“模仿创新”。就是先模仿,然后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开发和创新。这种类型在当前温岭中小企业创新模式中大量存在,大约占总量的38%左右。近些年,我市先后组织泵业企业参加了德国科隆、美国芝加哥、日本的五金博览会,

参照国外的样品,大大改进了自身产品,提高了档次。2001年,温岭利欧电气公司在展销会上购买了一款水泵,仿制出注塑外壳整件,使该厂主打产品花园泵外观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出口订单纷至沓来。 b、“合作创新”。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设备不够先进,高科技人才不足,就走与高校合作开发之路,这种类型大约占53%左右。成立于1994年的浙江万全信号设备有限公司,在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的支持下,开发了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及半自动闭塞区间设备,并结合市场需求,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开发了微机联锁系统软件,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拥有了稳定的客户与市场。2000年,万全信号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制开发的“面向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自组织建模技术与递归化集成系统及应用软件”荣获了“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c、“自主创新”。所谓自主创新,就是以自主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自主创新在温岭中小企业里数量还不是很多,约占8%。温岭市的先导电机研究所优化设计软件,一个人10多分钟就可以设计一台新型的电机,这就是自主创新。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科教兴市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营造了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引进人才和技术成果工作的意见》、《关于温岭市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认定暂行办法》、《关于温岭市科技型企业认定暂行办法》、《温岭市科技风险金管理试行办法》、《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一系列政策。并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加快高科技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每年技改贴息1000多万元,重大项目支持1000多万元,对龙头企业进行一厂一策扶持。至今已有25家企业实施了erp管理,走上了科学管理的轨道。全市每年开发出新产品100多只,占全省开发新产品数第一。大量企业从依靠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数量型增长,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要素生产效率的质量型增长上来。

首页123尾页

>> 不是您想要的?去 教育科技 栏目浏览更多文章。<<

三、我市企业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企业虽然在向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应当看到,我市的科技型企业还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偏低的情况。在全市

2万家企业中科技型企业不上百家,占百分之一都不到。在19家高新企业中,平均每家年产值只有8337万元,上亿企业只有三家。而企业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大都还停留在传统产业基础上的小改小革,而缺乏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精尖技术。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现在我市的科技型企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分析影响我市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因素有不少,其中的主要问题是:

企业自身问题

a、企业家的问题。温岭的企业家阶层大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一批创业者,他们有二十多年来经营的经验,对传统意义上生产经营来说,他们是行家里手,但面对信息社会,面对新型工业化道路他们会感到陌生,感到力不从心计无所出。于是企业主中有些就存在“小富即满”的安逸思想,没有发展壮大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因为他们的起点都比较低,大多数在高中学历及以下。(就是在1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里,也只有2家的法人代表是硕士研究生毕业,还有2家大学、2家初中,其余都是高中毕业。)学识的一般化带来产品的一般化,他们大都依靠价格优势开展同质竞争,而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b、管理模式问题。因为职业经理人阶层不够发达,企业投资者又对职业经理人不够放心,所以现在的管理模式绝大多数仍是家族式管理,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没有分离,因而企业大都还固守着独断式管理模式,没有实行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模式,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c、企业创新意识问题。许多中小企业缺乏创新意识,盲目乐观,认为本企业产品销路好,不再开发新产品作为支撑,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据调查,温岭中小企业普遍对本企业产品寿命持乐观态度,有34.2%企业认为产品寿命在10年以上,25.1%企业认为在5--10年,19.2%企业认为在3--5年,只有20%左右的企业认为在3年以下。在经费投入上,大多数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只占1%以下,而温岭大企业一般在1.5%以上,发达国家在5%左右。

企业发展外部环境问题

a、资金问题。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信誉等种种原因,其正常发展的资金往往都不能从银行融资得到满足,因此企业技术创新往往会碰到融资难的问题。由于温岭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环境,尤其是缺乏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所以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风险融资手段。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js7m9c3zj721et5ih2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