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
P68-69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学会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替换”过程中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讲解“曹冲称象”的故事,感受用策略解决问题的魅力。
过渡语: 同学们,要称出那头大象的重量,大人们都束手无策,七岁的曹冲却想出 那么妙的解决方法,用与大象重量相同的一船石头来称出大象的重量,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这种办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与“曹冲称象”相同原理的天平称物图,要求学生求出图中水果的重量。
二、 教学实施 1、数学抢答游戏
同学们,咱们先来做一个数学抢答游戏,注意听了。
(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下一题,看谁反应最快。
(3)一种易拉罐饮料搞促销活动,4个有奖拉环换一个杯子。老师收集了8个有奖拉环,可以换几个杯子?要想换5个杯子,需要几个有奖拉环?
2、出示例题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人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
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朗读题目) 提问: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已知条件?你觉得哪一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大杯和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 “正好都倒满”又怎么理解?“各多少毫升”意思是什么?
(提问之后给予充分的时间思考,等待学生回答,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3、探索解题策略
这道题中有两种不同的杯子,同学们,你能直接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吗?我们刚才也说过大杯和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也就是说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反过来,3个小杯也可替换成1个大杯。)好了,老师就提示到这里,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所讲的内容仔细思考,看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待会请同学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适当地补充并总结。
(1)把大杯换成小杯,假设全部是小杯。则1个大杯可以换成3个小杯,再
加上原来就有的6个小杯,现在一共是9个小杯。9个小杯一共装了720毫升果汁,那么就可以算出1个小杯装了的果汁量,也就是小杯的容量。再根据3个小杯相当于1个大杯,就可以求出大杯的容量来。
(2)把小杯换成大杯,假设全部是大杯。则6个小杯可以换成2大小杯,再加上原来就有的1个大杯,现在一共是3个大杯。3个大杯一共装了720毫升果汁,那么就可以算出1个大杯装了的果汁量,也就是大杯的容量。再根据1个大杯相当于3个小杯,就可以求出小杯的容量来。
4、比较
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解决了这题。原来既有大杯又有小杯,第一种方法假设都 是小杯,第二种方法假设都是大杯。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这两种方法都是把两种不同的杯子替换成一种相同的杯子。)
5、检验
我们解答的对不对呢?同桌相互说说检验过程。 求出的结果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
(1)看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果汁是不是一共720毫升; (2)小杯的容量是不是大杯的1/3。
如果学生只说出满足一个条件,教师就引导:这才满足题目中的一个条件,还要满足另一个条件。希望同学们能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思考并总结
想一想:除开算术方法,还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来求解吗? 学完本节课后,我们应该学会运用替换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替换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7、作业 (1)“练一练”
(2)练习十一第1-3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