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2017年度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精品课程评选参评篇目
《孝亲敬长,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下
棋盘学校 孙林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品读关于“孝敬”的诗文感悟“孝”与“敬”。
(2) 创设情境,以视频播放关于“孝敬”的题材,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来深入理解“孝”
与“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品读关于“孝敬”的诗文,联系自身实际感悟“孝”与“敬”。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 【教学方法】:品读法;情境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自制的孩子的成长微视频导入(板书《孝亲敬长,从我做起》) 二、蓦然回首,叩问心灵
1.回忆细节,走近父母
咱们与父母相处已有十四五年,在你记忆的深处,父母都为你做过哪些事,让你印象尤为深刻?
亲情,是世间最美的风景。亲情里有母亲柔弱中撑起的坚强,亲情里有父亲诙谐中流露
出的牵挂……
2.细数熟知,走近父母
为人子女的我们,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你知道父母的身高体重吗?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你了解父母最喜欢的颜色、食物吗?
3.爱的天平,如何平衡
似乎我们总习惯于接受父母的爱,却很少懂得付出我们的爱。其实,父母也需要我们的关怀和呵护。
三、赏读诗文,品读孝敬
1.孟郊的《游子吟》(多媒体展示) (1)齐读古诗,领悟情感。 (2)赏析古诗,各抒己见。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开头两句实际上就是两个短语,这样写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的骨肉之情。紧接着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神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身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得更为结实一点吧。临行缝制的游子衣上,密密匝匝飞走的针线,竟是慈母的丝丝缕缕情思。其实,老人心中何尝不是企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你额!慈母的一片深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语言,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天下儿女亲切的联想和真挚的忆念。
2.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多媒体展示) (1)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2)集体朗读,读出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出示背景:冰心在1923年初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获得了金钥匙——“斐托斐”名誉学位的奖赏,并接受了燕京女大的姊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赴美留学。1923年8月17日,冰心离开融乐和美的家庭,乘船赴美。离乡背井的生活使冰心万分苦恼。《纸船——寄母亲》是在太平洋舟中写成的。诗的构思是将怀念母亲的至情寄托于童心复归的天真行为之中:她叠成许多小小的纸船,抛到海里。
冰心在去国的三年中由于远离母亲,常常沉浸在母爱的怀念中,所以她这三年中为母爱放歌,占了她这一时期作品的很大篇幅,使冰心成为世界文学中抒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
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3.《时间都去哪儿了》是音乐人陈曦为母亲60岁生日而写的,你能谈谈对下面部分歌词的理解吗?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四、视频链接,感悟孝敬
1.播放视频《时间都去哪儿了》。 五、倾诉真情,抒写孝敬
此刻,正值青春叛逆期的你们,是否能领会到父母的那一片炽热的深情,是否有责怪自己当初那些叛逆行为给父母带来的伤害?如果,此时,你的父母就在这里,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六、孝亲敬长,即刻行动 1、毕淑敏《孝心无价》。
2、小结:伤心时,请用你的双手揽住她颤抖的肩头;孤独时,请用你的话语温暖她寂寞的心房;疲惫时,请用你的体贴抚平她额头的皱纹;无助时,请用你的鼓励激起她心中的斗志;衰老时,请用你的行动回报那沉甸甸眷爱!
且取寸草心,略报三春晖。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教学反思】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鉴于现在我们的孩子很多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习惯了父母的呵护,甚至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给予我们的一切。因此,我选择了《孝亲敬长,从我做起》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这些无私的爱,唤起孩子对父母的感恩,并将其落实在今后的生活细节中。从课堂的效果来看,总体是令人满意的。对学生起到了较大的教育意义,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不易。
导入部分比较容易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以我自己孩子成长的照片(讲述从出生那一刻到上学的成长历程)做出微视频,感受每一个人的成长中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很好地营造了本节课的氛围。
孩子回忆父母为自己做过的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事之多,与我们为父母所做的事之少形成对比,爱的天平不平衡,引发孩子的深思。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选择了文学作品中的“孝”与艺术上的“孝”,让孩子们品味感悟。通过视频渲染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孩子把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读出来,贴在黑板上。我从孩子们闪烁的泪光,哽咽的声音中明白了孩子们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能更好的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在当下,即刻出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