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年秋季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6.3.1 二氧化碳同步练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1 8:39: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A.出门随手关灯 B.垃圾焚烧 C.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D.草稿纸双面使用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相关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1.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3.某班同学在对CO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CO2的功,又可以体现CO2的过的是( ) A.CO2可以使人窒息 B.CO2可以作气体肥料 C.CO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D.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作为植物养料 B.实验室常用纯碱粉末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

D.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则会引发酸雨

6.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1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7.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8.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小颖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 ;

课后清洗仪器时,小颖发现变红的石蕊溶液又变为紫色,原因是 。 (2)小颖还发现,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形成这层白膜的原因

是 ;她用少量稀盐酸将它清洗干净,原理是 。

9.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稀硫酸和紫色石蕊溶液及相关的仪器和用品,小辉同学要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请结合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A和B并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在一般情况下仪器C的作用是

10.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性质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2

(1)王亮同学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沿烧杯壁缓缓倒入烧杯中(图A),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

① ;② 。 (2)李峰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里(见装置B),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

;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王丽同学轻轻挤压C中滴管胶头,看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 。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小彭同学设计了如图乙装置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F中的现象是 ;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观察到H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探究创新

12.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检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3

(1)实验开始前,先应检查装置A的 。

(2)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 (写化学式,下同)和 。 (3)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4)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 ,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5)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6)继续设计并进行有关CO2性质的探究实验,如烧杯E、F。先在烧杯E中放一个用空气充胀的气球,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倒入E烧杯后,出现如F烧杯实验现象。请回答: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答案:1.B 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故选项B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2.A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熟悉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实验现象是解题的关键。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但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钙沉淀,故会看到浑浊现象;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不能燃烧,通常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向烧杯内倒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下边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3.C CO2可以使人窒息主要体现了CO2的过;CO2可以作气体肥料主要体现了CO2的功;CO2的量过多时可以产生温室效应主要体现了CO2的过,CO2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主要体现了CO2的功;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是体现了CO2的功。

4.A 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溶液,可使其变红色;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上,使两者不能继续反应;除了二氧化碳之外,还有许多气体不支持燃烧,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如氮气。 5.C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干冰升华会吸热用来作制冷剂;酸雨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无关,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含量过多造成的。

6.A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面上升,故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故②正确。

4

7.C 空气中只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用针筒向石灰水中通气,由于二氧化碳的含量少,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不明显,应增加空气的量,继续向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8.解析 (1)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石蕊溶液变为紫色是由于H2CO3不稳定,分解为CO2与H2O的缘故。(2)石灰水中的成分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CaCO3附着在瓶壁形成白膜;CaCO3不溶于水,但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aCl2、H2O、CO2而溶解。 答案 (1)CO2+H2O

H2CO3

(2)Ca(OH)2+CO2CaCO3+2HCl

H2CO3

CaCO3↓+H2O

CaCl2+CO2↑+H2O (3)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并且导管中有气泡

H2O+CO2↑

CaCl2+H2O+CO2↑

9.答案 (1)图略。 (2)CaCO3+2HCl

冒出) (4)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10.答案 (1)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①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②密度比空气的大

(2)①试管中液面上升,试管中液体呈红色 ②CO2+H2O

H2CO3

(3)烧瓶内溶液变浑浊,气球逐渐胀大 澄清石灰水吸收烧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同时,烧瓶内压强减小,外界空气进入气球,使气球胀大 11.解析 (1)仪器a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该反应需要加热,

应该用B作为发生装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

(3)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碳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碳酸,F中的现象是石蕊溶液变红色;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答案 (1)集气瓶

(2)2KMnO4

D或E

(3)石蕊溶液变红色 Ca(OH)2+CO2

12.答案 (1)气密性

(2)CaCO3 HCl

(3)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4)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变成红色 (5)下层蜡烛先熄灭 (6)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CaCO3↓+H2O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K2MnO4+MnO2+O2↑ B

CaCO3↓+H2O;H中观察到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

2018年秋季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6.3.1 二氧化碳同步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kdnc0kkgd68ub00wtu64vbt01gdo5005i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