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 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们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什么叫体积,那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呢?(找学生回答)同意吗?看来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
2、
(出示课件)这里有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回答)对不对?那老师用这样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下图形,你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吗?(出示课件,找学生回答) 提问:谁来说说你的想法?(找学生回答)
总结:看来,我们要求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有几个这样的体积单位,对不对?
3、
下面,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出示课件)你能说出哪个形体的体积大吗?你们能看出它们包含几个体积单位吗?
4、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长方体你是不能直接看出它包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的,对不对,那我们就要找寻一种求长方体体积的一般方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把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读一读。
二、 探究新知。
1、
探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数学课本,是一个长方体对不对?现在,
老师再拿一本数学课本,两本书重叠在一起是一个什么形状呢?(老师演示)还是一个长方体,对不对?那么在重叠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回答)
一个长方体所占的空间和3个长方体所占的空间一样吗? 现在,你说长方体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高)
(2) 如果老师换一种摆法,这一次 又是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现在你又觉得长方体的体积又和什么有关系?(长)
(3) 那仅仅是和长、高有关系吗?(和高也有关系)
谁能完整的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课件出示)
(4) 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和它的长、宽、高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想不想知道?下面,老师请大家用一些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三个不同的长方体。
(5) 既然要研究长方体和长、宽、高的关系,就要把一些数据记录下
来,对不对?那你觉得都要记录那些数据?(学生回答) 老师这里有一个实验报告单,我们一起记录一次。(课件出示)
(6) 现在,谁愿意把你摆的长方体的各项数据汇报一下,(学生回答,
老师填写)
(7) 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张实验报告单,如果用一个算式来计算第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该怎么算?第二个呢?
(8) 现在,老师让你们观察这张实验报告单,你觉得长方体的体积该
怎么算?(找学生回答)同不同意?
你们都同意他的观点吗?你们都认为长方体的体积该用长x宽x高来算,对不对?确定吗?既然确定,老师就把这个重大的发现记录下来。(板书公式)
你们的这个发现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怎么样? (9) (课件出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先用公式算4x3x2=24立方厘米,那到底是不是24立方厘米呢?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个长方体,看看它的体积是多少?会摆吗?马上摆一摆。(不够的同桌合作完成)
(10) 看来,我们刚才用这种方法记录长方体的体积,对不对呢?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那长方体的体积用字母表示,可以写成V=axbxh(板书) (11) 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出计算方法的?摆长方体,然后总结出方法,没有急着去用,而是验证一下,正确的我们才拿来用,对不对,实际上这一种方法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经常用到。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1)出示课件,我们刚才研究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那正方体的体积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同意是的举手,不是的举手?同意直接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说说你的想法)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既然都同意,那老师把他们记录下来。(同学们一起读)
(2)你认为要知道正方体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棱长)
如果用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正方体的体积用字母可以写成:V=axaxa=a表示3个a相乘。
(3)现在你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了吗?想不想实际操作一下,老师这有一个例题,请在练习本上算出它们的体积。
学生独立完成,找两个同学板演,集体订正。
3
三、巩固练习
1、针对前面我们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老师出了一个小测验,敢不敢挑战?
(1)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4m,它的体积为4=4x3=12m ( ) (3)一个长方体,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它的体积是30厘米。 ( )
(4)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扩大9倍。 ( )
四、课堂小结
看来同学们这节课掌握的不错,老师的小测验都难不倒你们,你们真的很棒,为自己今天的表现鼓掌。
那最后,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3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