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上课讲义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3 13:44: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知识点

绪论

1. 施肥的效应: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

2. 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①施肥的增产效应;②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③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 质;④施肥能增强

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⑤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3. 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及由此带来的养分巨大挥发损失、流失,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 累会导致土壤质

量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起大气污染,还可以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 减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4. 施肥科学研究内容:①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②施肥效应研究;③施肥技术研究。 5?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统计研究;③试验研究;④化学分析研究。

6. 试验研究包括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盆栽试验包括土培法、砂培法、水培以及灭菌培养法等。

第一章 施肥的基本原理

1. 养分归还学说(theory of nutrition returns )李比希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

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②若不及时地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 壤肥力逐渐下降,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③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向土壤施入肥料。

2. 最小养分学说(law of the minimun nutrition )李比希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高

低。②最小养分会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③只有补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

3. 报酬递减率(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投资

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增加速度却逐渐递减。

4. 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内容: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 品种以及耕作条

件等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受该 种限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最高。

第二章 施肥的基本原则

1?施肥的目的:①为了营养作物,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②为了改良和培肥土壤;③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2. 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①培肥地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②施肥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1、有机肥在

培肥地力中的作用。□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

3. 有机肥的作用:①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矛盾。②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

的有效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③增强土壤保肥、供肥的能力。

4. 协调营养平衡原则:①施肥是调控作物作物营养平衡的有效措施;②施肥是修复土壤营养平衡失调的基本手

段。

5. 元素类型:大量: C、 N、 O、 H、 P、 K 中量: Ca、 Mg 、 S 微量: Fe、 Mn 、 Zn、 Cu 、 B、 Mo、 Cl 有

益:

Co、 Ni 、 Se、 Na、 Si

6. 施肥与作物产量:把每千克肥料养分所增加的作物经济产量千克数称为肥料的生产系数( index , PI )

production

7?施肥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最佳产品品质出现在达到最高产量之前;②随着施肥量的增

加,最佳产品品质出现在最高产量出现之后;③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最佳产品品质和最高产量同步出现。

8. 肥料利用率( utilization rate ),也称肥料利用率(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或肥料回收率( recovery rate )是指当季作物对肥料

中某一种养分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该养分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9. 不合理施肥导致生态环境的污染:①施肥引起的大气污染;②施肥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③施肥引起的地下水 污染;④施肥引

起食品污染。

第三章 养分平衡法

1. 养分平衡施肥法( nutrition balance an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

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的方法,以“养分归还学说”为理论依据。

)是根据作物计划产量需肥量与土壤

2. 地力差减法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求得实际目标产量所需肥料量的一种方法。

3. 几个参数的确定:①基础产量;②目标产量;③形成 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④肥料利用率;⑤肥料中 有效养分含量。

4. 基础产量确定:①空白法;②田间试验法;③用单位肥料的增产量推算基础产量(报酬递减率、快捷、可变、 粗放的特点)。 5?目标产量:目标产量是实际生产中预计达到的作物产量,即计划产量是确定施肥量最基本依据。①以地定产

法,是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 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叫做依存率( rate of

den pe nde nee on soil n utrie nt )。②以水定产法:每 10mm 降水可左右农作物的产量称为水量效应指数。降

水量(mm ) = 土壤水分(%)*3 o③前几年平均单产法:目标产量 =(1+年递增率)*前3年平均单产。

6. 养分系数:形成 100Kg 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目标产量所需养分含量 =目标产量 /100*100Kg 经济产量所需 养分量 土壤供肥

量 =基础产量 /100*100Kg 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施肥补充分量 =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 -土壤 供肥量。施肥补充养分量=(目标产量-基础产量)/100*100Kg 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7. 肥料利用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数。

8. 肥料利用率的测定方法:①失踪法;②田间差减法 肥料利用率=(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 -不施肥区农作

物吸收的养分量) / (肥料施用量 *肥料养分含量) *100% o

9?施肥量=(目标产量-基础产量)/100*100Kg 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10. 果树: 0-40em 大田作物: 0-20em 施用量 =(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 -土测值 *2.25* 有效养分校正系数) / (肥料中养分

的含量 *肥料利用率)

11.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是指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占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的比率。

12.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 =无肥区每公顷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 / (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 *2.25 )*100% o

13. 土测值越大,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越小,肥料利用率也越低;反之,土测值越小,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越大,肥 料利用率越高,有

效养分校正系数与肥料利用率之间有同步馆续。

第四章 营养诊断法

1. 营养诊断施肥法( diagnosis of nutritions )是利用生物、化学或物理等测试技术,分析研究直接或间接影响 作物正常生长发

育的营养元素丰缺、协调与否,从而确定施肥方案的一种施肥技术手段。诊断对象:土壤诊断 (diag no sis of soil nu trie nts )和植株诊断(diag no sis of pla nt nu trie nts

)。诊断手段:形态诊断、化学

诊断、施肥诊断和酶学诊断。营养诊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营养诊断为科学施肥提供直接依据。

2. 营养诊断的主要依据:一是土壤营养状况;二是植株营养状况。

3. 土壤营养诊断主要依据土壤养分的强度因素(

intensity faetor )和数量因素( quantity faetor )o

搜索更多关于: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上课讲义 的文档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上课讲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klyg7jox68qp2012imx4yj364q3d4011k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