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与方法:
(1)收集统计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整理收集数据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理所学习的统计图和统计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3)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统计图表,根据信息解决相关问题。 课时安排:
1.统计 2课时 2.可能性 1课时 4.解决问题的策略 1课时 主备:代玲芳
第一课时:统计(回顾与交流)
教学内容:教科书:83页——8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明晰“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认识和理解统计。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述:
“统计与概率”是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而发生内涵扩张的数学教学内容模块,尤其是新增的“概率”部分,更是传统教材所不曾涉及的。所以,对数学教师而言,驾驭“统计与概率”尤其是概率内容便成了数学教学的崭新课题。为此,在全面系统的毕业复习前,数学教师应再度走进课标、解读教材,以准确领会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教学的目标,深入感悟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教学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所能给予学生的成长空间。我们认为,这也是提升统计与概率复习效率的基点所在。
二、纵横梳理,明晰“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体系
对于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核心是完善认知结构,途径是加强知识梳理。基于主体参与的知识梳理,将平时独立存在的数学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在统计与概率复习中,教师应该粗化流程组织,扩展问题空间,为学生主体的知识梳理提供较为宽绰的自主平台。 例如,“统计复习课”教学设计: 1.揭示课题,展示目标
谈话:同学们,通过今天对“统计初步知识的复习”,我们要达到以下三条目标:(课件出示)(1)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形式和特点;(2)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能较为整洁美观地绘制统计图表;(3)会根据统计图表上的数据进行简单的信息分析。 2.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谈话:同学们,通过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师生一边回忆补充,一边归纳完善如下知识结构表)
三综合练习:教科书83——86页的练习。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能直观、清楚地看出各个数据的具体数量,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关系。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33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84~85页内容。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综合应用统计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会画统计图表,根据信息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常用的统计图表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制作、分析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1)第84页第一题
下图是某地区6——12岁儿童平均体重情况。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体重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 ②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女生在哪个年龄段平均体重增长最快。(学生回答) ③平均体重的增长与年龄增长成正比例吗?试举例说明理由。(指名学生说一说) ④从上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交流) ⑤讨论一下:体重的增长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2)第85页第2题
下图是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通过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得出哪些结论?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即可。 结合本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师:你能把这个统计图画成统计表吗? (3)第85页第4题。
①引导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
想: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讲评。 ②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统计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可能性
复习内容:教科书:87——88页的内容。 复习目标:
1、再次经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使学生巩固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和用画“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并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推断。
2、再次经历操作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某些事情发生的结果作出推测和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4
重点: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
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难点:经历预测等实验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活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统计和可能性的知识。今天我们来把学到的统计和可能性的一些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
同学们:人的眼睛重要吗?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眼睛的重要性吗?对,人的眼睛就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我们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眼睛,可是身边的同学总有不注意保护自己眼睛的,下面请看我 三、复习统计相关内容
1、多媒体出示第1题:光明小学2002年一至六年级近视情况统计表。(略) ①、从表中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患近视人数最多吗?为了更清楚的表示我们还可以怎么办?学生绘制统计图,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②、展示学生作业,并谈谈绘制统计图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③、根据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光明小学的同学们或对我们班的同学说什么? ④、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多媒体出示第2题:三(1)班同学1分钟跳绳成绩单。(略) ①、我们应该怎样来整理这些数据呢?小组交流。
②、小组汇报整理的方法和步骤。(分组——画“正”字记录数据——绘制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分析。)
③、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并完成统计图和回答后面的问题。
④、交流讨论:在整理数据我们用到了什么方法?要注意什么?在绘制统计表的时候呢?在绘制统计图的时候呢?在分析的时候我们用到了那些知识? 3、 多媒体出示第3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在这个题目中你复习了什么知识?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求平均数) 综合练习:教科书87——88页的练习。 板书设计:
可能性 一定、可能、不可能
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五分之四,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五分之一。 教学反思:
总复习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教科书89——9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用倒推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倒推的基本方法。 2、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35
复习巩固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巩固倒推策略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 复习整理,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本学期主要学习了什么策略?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这样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这类问题是指条件中只说明了中间的发展过程和最后结果,要求最初状态的一类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倒推的策略)
怎样使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先将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理清,然后从最后一步出发,一步一步倒着往前推算,逐步靠拢已知条件,直到问题解决。)
二、 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 甲、乙、丙三个组共有图书90本,如果乙组向甲组借3本后,又送给丙组5本,结果三个组所有图书的本数刚好相等。甲、乙、丙三个组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
2、 小亮在计算一道除法题的时候,把除数36写成62,结果得到的商是30余12。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3、 一个水桶里面装有水,连桶称是5千克,把水加到原来的4倍,连桶称是11千克。桶里原来是多少千克水?桶有多重?
三、综合练习|教科书89——90页的练习。 板书设计:
1、 甲、乙、丙三个组共有图书90本,如果乙组向甲组借3本后,又送给丙组5本,结果三个组所有图书的本数刚好相等。甲、乙、丙三个组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
2、 小亮在计算一道除法题的时候,把除数36写成62,结果得到的商是30余12。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3、 一个水桶里面装有水,连桶称是5千克,把水加到原来的4倍,连桶称是11千克。桶里原来是多少千克水?桶有多重?
教学反思:
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