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荧光分析法基本概念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 4:50: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 振动驰豫

这一过程只能发生在同一电子能级内,即分子通过碰撞以热的形式损失部分能量,从较高振动能级下降到该电子能级的最低振动能级上。由于这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而不是以光辐射形式发出,故振动驰豫属于无辐射跃迁。 2. 内转换

即激发态分子将多余的能量转变为热能,从较高电子能级降至较低的电子能级。内转换也属于无辐射跃迁 3. 系间窜跃

有些物质的激发态分子通过振动驰豫和内转换下降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有可能经过另一个无辐射跃迁转移至激发三重态,这一过程伴随着自旋方向的改变,称为系间窜跃。对于大多数物质,系间窜跃是禁阻的。如果分子中有重原子(如I、Br等)存在,由于自旋-轨道的强偶合作用,电子自旋方向可以改变,系间窜跃就变得容易了 4. 磷光

经系间窜跃的分子再通过振动驰豫降至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停留一段时间(10-4~10 s,称作磷光寿命),然后以光辐射形式放出能量返回到基态各振动能级,这时发出的光称为磷光(phosphorescence)。由于激发三重态能量比激发单重态最低振动能级能量低,故磷光辐射的能量比荧光更小,即磷光的波长比荧光更长。 5. 荧光

较高激发态分子经无辐射跃迁降至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仍不稳定,停留较短时间后(约10-8 s,称作荧光寿命),以光辐射形式放出能量,回到基态各振动能级,这时所发射的光称为荧光。当然也可以无辐射跃迁形式返回基态 二、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荧光检测

光源发出的紫外可见光通过激发单色器分出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照射到样品溶液上,激发样品产生荧光。样品发出的荧光为宽带光谱,需通过发射单色器分光后再进入检测器,检测不同发射波长下的荧光强度F。由于激发光不可能完全被吸收,可透过溶液,为了防止透射光对荧光测定的干扰,常在与激发光垂直的方向检测荧光(因荧光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

激发光谱与荧光发射光谱的形成

任何荧光物质,都具有两种特征光谱,即激发光谱(excitation spectrum)和荧光发射光谱(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um)。 1. 激发光谱

保持荧光发射波长不变(即固定发射单色器),依次改变激发光波长(即调节激发单色器),测定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激发下得到的荧光强度F(即激发光波长扫描)。然后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F为纵坐标作图,就可得到该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

激发光谱上荧光强度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就是最大激发波长,是激发荧光最灵敏的波长。物质的激发光谱与它的吸收光谱相似,所不同的是纵坐标。 2. 荧光光谱

荧光光谱,又称发射光谱。保持激发光波长不变(即固定激发单色器),依次改变荧光发射波长,测定样品在不同波长处发射的荧光强度F。以发射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F为纵坐标作图,得到荧光发射光谱。荧光发射光谱上荧光强度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就是最大发射波长

发射光谱与激发光谱的关系

1.发射光谱形状与激发光波长无关 由于荧光是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的各振动能级时释放的光辐射,与分子被激发至哪一个电子激发态无关。 2.发射光谱比激发光谱波长为长

由于分子吸收激发光被激发至较高激发态后,先经无辐射跃迁(振动驰豫、内转换)损失掉一部分能量,到达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由此发出荧光。因此,荧光发射能量比激发光能量低,发射光谱波长比激发光波长长。 3.镜像对称

搜索更多关于: 荧光分析法基本概念 - 图文 的文档
荧光分析法基本概念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l0nw0ipxv5136q5t3t485bn78arf200cgz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