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 答案 A
解析 煤制油过程中,需水量大。在地表水匮乏的地区,应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故循环用水是最宜采用的方式,A项正确。
16.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可知,发展煤制油产业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故C项正确。
(2018·全国卷Ⅲ)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7~19题。
17.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答案 D
解析 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基础设施较差、消费能力小、资金短缺,故A、B、C三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该县的加工企业以当地的优势资源为基础进行加工,这说明这些加工企业主要利用廉价劳动力、土地等,中心集镇经济发展水平低,更易招募到廉价劳动力,故D项正确。
18.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答案 C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的农民为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故采用该居住模式可以兼顾务工务农,C项正确。
19.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国家级贫困县位于大别山区,平地少,不宜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①错误;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可以充分利用其务工时学习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促进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②正确;传统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有利于增加收入,③正确;中心集镇商品房需求量小,不宜进行房地产开发,④错误。
(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20~22题。
20.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答案 D
解析 首先是对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的理解,刀耕火种一般先放火烧荒,其目的是在没有植被的土地上播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则表明尼罗河泛滥区植被缺失。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淤泥,土壤表层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种植。故D项正确。
21.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尼罗河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其上游地区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说明降水集中,季节分配不均。
22.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 B
解析 尼罗河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至次年5月,冬季为植物生长期,从周边地区引入植物,则其生长期应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故地中海区符合。
(2018·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23~25题。
23.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 A.提高附加值 C.缩小规模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M公司为服装企业,服装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低。读图可知,在关闭自有生产厂之前,M公司开设专卖店,说明M公司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该变化过程中,有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
24.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B.降低人工成本 D.加强合作
答案 D
解析 研发中心选址主要考虑技术和信息条件。与温州相比,上海具有技术和信息优势,故D项正确。
25.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 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M公司不再从事低端产品的生产,而是注重产品的研发与销售,研发和销售环节注重对品牌的打造,故A项正确。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18·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下图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下图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 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下图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2分)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3分)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6分) (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地形 (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 关中:平原(盆地)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 陕北:黄土高原为主,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4)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夏季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南坡,冬季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北坡。第(2)题,关中地区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为秦岭山脉,关中平原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夏季盛行东南风,关中地区处于夏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气温较高。晋陕边界为黄河,黄河河谷地区由于海拔较低,散热慢,气温较高。第(3)题,结合材料二可知,陕南为汉江谷地和大巴山、秦岭,地形以山地为主。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明显;关中主要为渭河平原,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为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由于降水减少,植被为温带草原。第(4)题,陕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谷地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广大山区适合发展林业,所以陕南的农业发展方向为农林结合。关中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地势平坦,适合发展旱作种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