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包括法律至上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民主意识、人权意识、程序意识等。监狱警察作为执法者,其重要特征就体现在法律意识上。因此,监狱警察在刑事执行活动中,必须树立法律意识,才有可能只服从法律,而排除一切来自法律以外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对执法活动的干扰。
3.2.6奉献意识
基层监狱警察长期工作在监管一线,一方面肩负教育改造罪犯的重任,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潜在的风险。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其封闭的工作特点又为社会所不知。只有具备奉献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正确对待并经受苦与乐、得与失、生与死的考验,在平凡的监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3.2.7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目前,国际国内形式给监狱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转型期监狱工作自身也面临着艰巨任务。因此,要不断培育监狱警察在监管改造、生产经营、队伍的管理、教育工作等多方面创新,鼓励创新,推动监狱工作的全面发展,
3.3监狱警察身份意识失范分析
我们使用监狱警察“身份意识失范”这一概念,是指监狱警察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中,身份意识溢出规范要求,与“刑罚具体执行者”身份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职能相悖。
5
3.3.1意识缺位
意识缺位是指监狱警察身份意识淡漠,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在工作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同度差。一些监狱警察对自己的职业认同度差,认为监狱警察职位类别是公务员中最没有地位的。二是执行力欠缺。针对监狱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多,可作为具体执行者的部分监狱警察,这些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他们眼里要么是形同虚设,要么是缩水打折扣。现在各个监狱开展的各种专项活动很多也大致如此,走过场、搞形式,真正实实在在地执行的不多。三是尽职履责差。部分监狱警察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态度,工作上得过且过,缺乏进取精神。四是执法不严。当前监狱押犯中犯罪群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存在财产型、智力型、累贯犯、涉黑涉毒犯增多。这些罪犯具有很大的腐蚀性、狡诈性、顽固性、帮派性和教唆性,其为人处事适应性强,善于察颜观色、投其所好,见机行事。个别监狱警察履职能力不能适应形式需要,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执法不严。
3.3.2意识错位
意识错位是指监狱警察身份定位不准,在监管改造罪犯的执法行为中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一是警囚界限模糊。部分监狱警察和服刑人员在言辞上称兄道弟,行为上勾肩搂背,既有损警察形象,也影响教育改造效果。二是违法犯纪。由于少数干警素质较差,法制观念不强,加之有些罪犯与干警是老乡、朋友,而面对复杂的环境,对罪犯的反改造心态知道不多,原则性不够强,因此,很容易误入罪犯设
6
臵的圈套。例如有的监狱警察替罪犯私自传递物品甚至购买违禁物品和保管现金;在罪犯考核上,有的给罪犯打印象分、感情分、老乡分;在减刑、假释中徇私舞弊、等价交换。三是滋生特权思想。部分监狱警察利用手中的执法权,恣意妄为,乱作为甚至胡作为。
3.3.3意识越位
意识越位是指监狱警察身份背离现行监狱工作方针和监狱工作宗旨,呈现本末倒臵或者次要工作冲击主要工作的现象。监狱工作的重心就是管理好罪犯,使罪犯认罪服法,通过劳动教育改造等方法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让罪犯能够重获新生,监狱的生产职能、教育职能、监管职能都是为了这个中心工作而努力的。然而,在监狱体制转型尚未完全完成以前,监狱警察还肩负着大量非警务性的工作,比如在生产任务压力下,部分监狱警察还承担着生产项目的任务,这势必对监狱的中心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监狱警察身份意识的失范,有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观上是部分民警价值观在市场经济冲击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下,价值观产生扭曲,执法者的宗旨意识淡薄。同时,民警自身素质和新时期监狱事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客观上是监狱体制的一些积弊对教育改造工作力度的消减。另外,待遇低、工作压力大等因素,使部分民警产生职业倦怠和失落,影响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司法部提出将减少罪犯重新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狱工作的首要标准,我们理解,就是要让监狱警察的身份回归正位。
4监狱警察身份意识的构建途径
7
4.1探索教育培训新模式,提高监狱警察职业认同感和归属度。 一是结合监狱部门志学习,让广大民警,特别是新民警了解老一辈监狱工作者的创业历程,理解监狱精神内涵,培养民警的使命感。二是开展乐业教育,让民警切实了解和感受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使民警逐步站在理性的高度认识教育改造的特殊性和成才的可能性,增强职业的自豪感。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学习和警示教育,树立正反典型,使民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职责观。
4.2推进标准化管理,优化监狱警察创事业环境。
一是健全监狱警察文化融入机制。在“大司法”理念下,监狱日益呈现开放状态,新的监管改造模式正逐步突破传统模式。与此同时,监狱警察也经受着社会多元思想的冲击。加大文化建设,发挥先进文化的感召和教化作用,着力消弥监狱亚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探索营造监狱警察创事业文化环境和开展监狱思想政治工作、推行监狱科学管理三者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激发监狱警察自觉树立创业的政治信念和理想抱负。
二是推行狱政和警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通过狱政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规范执法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使民警执法行为规范化、标准化,促进执法公正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在警务管理方面,通过警风、警容、警貌、警歌等内容的整顿和建设,唤起监狱警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另外,开展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拓宽社会监督渠道,进一步增强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努力造就一支严格、文明、公正、廉洁的政法队伍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