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二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是“某4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并完成1—3题。 1. ①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0.51% B.0.5 % C.1.5% D.3% 2.③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D.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3.下列四国中,与①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似的是 A.德国 B.中国 C.印度 D.日本
4.行政区界限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下图中有四个表示人口流动的箭头,其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AB C B.BCD C.ACD D.ABD
5.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 )
6.20世纪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
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C.城市生活水平好,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 D.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下图是中心地市场区域图,回答7~8各题。
7.关于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甲<乙<丙 D. 甲<丙>乙 8.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中心地对应正确的是 A. 甲为普通饭店、乙为小吃店、丙为五星级酒店 B. 甲为小吃店、乙为普通饭店、丙为五星级酒店 C. 甲为小吃店、乙为五星级酒店、丙为普通饭店 D. 甲为五星级酒店、乙为小吃店、丙为普通饭店
9.1979年以前,深圳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到1990年该市常住人口达167万,与人口大量向深圳迁移因素无关的是
A. 经济中心的转移 B.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C.户籍制度和政策的变革 D. 经济布局的改变 10.对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正确的是 A.在迁出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在迁入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C.在迁出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1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A. 科技发展水平 B.资源状况 C.人口文化素质 D.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12.下图表示了环境人口容量与科技发展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城市规划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①②③④点的地租高低的比较 A.③<②,④>① B.①>④>③ C.①>②>④ D.④>③,③>① 14.在abc三个功能区中
A.a为绿化区 B.b为商业区 C.c为居住区 D.a文化区 15.该市工业区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A.分布在沿海,沿河水运便利的地带 B.分布在居住区和绿化地的外缘 C.分布在主要商业区的外围 D.分布在城市外环公路和主要铁路沿线
读“某特大城市市区和郊区间某干道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题。 16.图中a、b两曲线
A. a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B. a、b曲线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突变性 C. b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