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8:14: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5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码:2506; 课程代码:01740;

适用专业及层次:学前教育专科;

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一、选择题

1.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C)的画线活动。 A.有意识 B.表达思想 C.没有表现意图

2.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A)。 A.弗兰兹?西泽克 B.福禄倍尔 C.皮亚杰

3.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B)。 A.完形性 B.主动性 C.情感性

4.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C)”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 B.物尽其用 C.因意选材

5.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A)。 A.对话 B.讲述 C.临摹

6.(C)需要进行制版、印制后才能最后完成作品,所以兼有绘画、设计和制作的特点。 A.油画 B.水彩 C.版画

7.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C). A.油画棒 B.蜡笔 C.毛笔

8.(A)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遮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鲁迅 B.陶行知 C蔡元培

9.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B)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 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C.天赋

10.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C)、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 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 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二、填空题

11.色彩的____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明度

12.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____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原理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____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美术作品

14.卢梭将感觉经验看做是对儿童进行____的前提。 智育

1

15.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____三大方面。 手工

三、简答题

16.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答: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第二,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第三,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17.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答:(一)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

(二)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科学活动中感知的目的在于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

(三)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艺术知觉主要是完形知觉和超完形知觉,对部分的感知是为艺术整体服务的。

(四)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18.陈鹤琴先生的“刺激一反应”说的内容是什么? 答: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1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有哪几个方面的注意点?

答:第一,活动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发展。一方面,活动目标应适应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他们美术学习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活动目标应把他们在他人的帮助下能达到的水平,即把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落脚点,为幼儿创造最近发展区。

第二,活动目标要注意整合性。这种整合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活动目标要考虑幼儿的认知、情感、技能等多方面的整合;二是活动目标要考虑美术与其他教育领域的整合。 四、论述题

20.试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创设有效的环境(物质与心理环境)? 答:

要点描述:

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儿童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时,要注意欣赏环境的作用;

第一,走进自然,激发、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教师可让儿童走进自然,接触身边的美的事物开始,如欣赏柳树的婀娜多姿,感受松树的沧桑挺拔观赏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花朵,在各种随机的或专门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培养儿童对欣赏活动的兴趣。

第二,布置多样而优美的环境。在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为儿童创设优美的环境,可以对儿童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其经常感受环境中的美。

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室内环境的设计,除了让儿童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外,应在室内可利用的空间中作多种装饰,展示各种图片和儿童作品。在教学楼的过道、楼梯边的墙上可陈列幼儿的创作作品和名画复制品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专设一间幼儿美术活动室。

环境布置在色彩和形式上要有儿童的特点,应做到整洁、温馨、活泼及儿童化,使之成为花园和乐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的情绪。环境设备力求实用、美观、整洁、有序。儿童在多样而美观的环境中,能随时观察各种事物,或动手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其对美的欣赏力和审美能力。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自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性描绘,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

2

2015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lpqo9qg491cf865breu5a66i6tmib010v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