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
(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1. 如图是有关人体内的某种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模式图,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该分子的元素组成有C、H、O、N、P,且该分子包含有疏水的头部和亲水的尾部
使脂溶性小B. 该物质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分子能优先通过
C. 从鸡的红细胞中提取的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该细胞表面积的2倍
D. 高等植物细胞内不含该化合物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2. 下列关于检验“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选择紫色的洋葱鳞片叶是因为其外表皮细胞大液泡中含有色素,便于观察
B. 该实验的思路是将细胞先后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和清水中,观察液泡大
小变化
C. 该实验并未设置对照组,所以没有遵循对照原则
D. 该实验过程中先后进行了3次观察,且都可只用低倍镜观察
3. 下列有关免疫反应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B细胞的细胞膜上可以同时存在有识别抗原分子和淋巴因子的受体
B. 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大量抗体与抗原结合
C. 导致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抗原分子不一定都是蛋白质分子 D. 当相同抗原进行第二次侵染时,B细胞和记忆细胞均能增殖分化
4. 如图,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酶片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消化不良时可以口服得以缓解
B. 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可判断酶促反应是受竞争性抑制剂还是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影
响
C. 增加底物浓度的目的是增大酶的活性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D. 酶的活性可通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5. 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和卷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毛的黑色和白色是另一对相对性状,
已知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以下是某同学做的三组实验(假设后代数量足够多,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1页,共10页
实验①:直毛黑色×直毛黑色→直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黑色:卷毛白色=6:2:3:1
实验②:直毛白色×卷毛黑色→直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黑色:卷毛白色=1:1:1:1
实验③:直毛黑色×卷毛白色→直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黑色:卷毛白色=1:1:1:1
A. 实验①可说明直毛对卷毛为显性性状,黑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
B. 实验①②③都能单独地证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 实验①子代比例不是9:3:3:1的原因可能是控制直毛的基因纯合致死 D. 实验③中直毛黑色亲本产生配子的过程存在基因的自由组合
6.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 一个种群的数量一定不会超过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 同一种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D. 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后就不会再发生演替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6.0分)
B两种植物分别放置在相同的、7. 将叶面积相等的A、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
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
图所示。
(1)由图可推知______(填“A植物”或“B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CO2的能力,其判断依据是______。两种植物具有这种固定CO2能力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2)放置A、B两种植物的密闭小室中,最终CO2浓度均不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3)由图中数据可知B植物在前20分钟的平均净光合速率为______mmol/L?min,若要计算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8.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其调节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
(1)糖皮质激素与______激素的化学本质相同。糖皮质激素从产生到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通过的内环境依次是______。
(2)由图分析,器官移植时注射一定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能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器官存活率。
(3)从调节功能上来看,糖皮质激素与肾上腺素具有______作用。 (4)糖皮质激素的含量在机体内能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______。
第2页,共10页
9. 如图为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简图,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生
物成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甲的作用是______,碳元素主要以______的形式从乙流向丙。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城市污水在流经人工湿地之前往往需要经过稀释,其需要稀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调节区域间小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__(填“直接”“间接”或“潜在”)价值。
10. 请回答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问题:
(1)在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包括:①从______中获取目的基因,②利用______扩增目的基因,③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2)获取目的基因及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结合的过程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最常用的运载体是______。
(3)在基因工程中,为使人凝血因子基因在牛乳腺中正确表达,需将目的基因与_____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在分子水平上检查凝血因子在牛乳腺细胞中是否成功表达,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4)欲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需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农杆菌DNA中的______区域,为了让目的基因更好的进入农杆菌细胞中,需要用______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0分)
11. 蝴蝶的紫翅(A)对黄翅(a)为显性,绿眼(B)对白眼(b)为显性,性别决定
方式为ZW型,且已知控制翅色的基因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研究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假定F1数量足够多),请回答:
(1)经过分析,F1的结果不能说明上述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原因是:假设控制______(填“翅色”或“眼色”)的基因仅位于______染色体上,而另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也能得到与F1相同的结果。
(2)若(1)中假设正确,从F1中选择表现型为______个体杂交,就能从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准确知道其性别。
(3)若(1)中假设正确,将F1中的紫翅绿眼雌雄个体杂交,杂交后代紫翅绿眼中出现纯合紫翅绿眼雄性个体的概率是______。
12. 重庆市巴蜀中学的同学在实验室中,分小组开展了多项生物技术实践活动。请回答
下列有关问题:
(1)A组同学制作泡菜。泡菜的制作原理是______。在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变化是______。
(2)B组同学制作腐乳。在制作腐乳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其代谢类型为______。配制卤汤时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______左右,
第3页,共10页
酒精含量过高,______;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
(3)C组同学制作葡萄果酒与果醋,在制作果酒之后,欲进一步制作果醋,他先在有氧条件下接种优质醋酸杆菌,再持续通入无菌空气,进一步发酵,但几乎未能得到果醋,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4)D组同学对A组同学制作的泡菜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后,与______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第4页,共10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