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形势下,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也不例外。作为连接现在和过去的特殊学科,历史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很大。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呢?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入手,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希望对广大同仁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 教学 探究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为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我国的教育制度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深化,教育形式也由原来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教材编排、教学大纲设计和课程设置上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影响,仍有不少现象与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不相适应。
(一)把历史课作为副科看待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家长依然认为历史是“副科”,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干脆让其他“主科”占用了历史课时间,因此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历史。与此同时,有些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无味,课堂气氛不活跃,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学习兴趣这对提高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非常不利。众所周知,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对历史学科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历史学科引不起足够的重视,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历史,必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历史课只要记忆就行
历史学习中确实有很多知识需要记忆,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发生的年代及地点等,这些知识非常繁杂琐碎,记起来也极易发生混淆,因此很多学生便产生了畏难情绪。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有些学生便在考前搞突击,对考试中容易出现的知识点死记硬背。尽管突击性背诵能记住一些知识点,但如果没有平时的知识积累,那在考试中也很难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他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考命题也不再是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历史也并不是通过简单记忆就能得高分,它还需要学生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平时做题少,没有形成对知识的积累,不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总结和思考。
总的来说,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有些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乏味,整天与历史事件、人物打交道,感觉没意思;二是认为学好历史课也没什么用,对自己没什么帮助,不像数理化等科目能在实际生活中用得到,最多只是懂得一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些历史知识而已,因此对历史课引不起重视,没有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的甚至存在畏难情绪。
二、改进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即师讲生听、师写生记、师问生答,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这种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期和波动期,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在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更新教学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思想观念,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改变教学模式
在历史课堂上,要想引起学生的兴趣,就要做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自己是知识传播者的角色,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而自己在教学中只需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