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疣中药方剂
文章来源:信报 2005-3-11 11:05:09文字【大】【中】【小】
中药方剂(一)
【辨证】湿毒热邪郁结肌肤,阻遏气血运行。 【治法】利湿清热解毒,活血软坚散结。 【方名】克疣汤。
【组成】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芩20克,马齿苋30克,生苡仁30克,夏枯草12克,牡蛎20克(先煎),木贼草12克,板蓝根30克,红花6克,赤芍10克,紫草12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服,每日1剂。 【出处】杨景海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外感风毒,内动肝火。 【治法】清热平肝。 【方名】化毒消疣汤。
【组成】大青叶30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苓30克,牡蛎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鲜生地30克,黄芩12克,制大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元文方。 中药方剂(三)
【辨证】湿热熏蒸,发于皮肤。 【治法】清热除湿。
【方名】清热除湿汤。
【组成】夏枯草15克,板蓝根15克,白藓皮15克,连翘15克,藿香15克,佩兰15克,苡仁15克,茯苓15克,扁豆15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元文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湿热内蕴。 【治法】清热利湿。 【方名】当归拈痛汤加减。
【组成】羌活15克,茵陈15克,苦参15克,防风12克,当归12克,黄芩12克,炙甘草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知母10克,升麻6克,苍术6克,葛根6克,白术10克,党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傅作琼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素体阳盛,感受热毒,入于营血。 【治法】活血凉血,清热解毒。 【方名】活血解毒汤。
【组成】当归10克,生地15克,赤芍15克,薏苡仁30克,板蓝根30克,银花30克,元参15克,夏枯草30克,何首乌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王兰根方。
中药方剂(六)
【辨证】怒动肝火,气血凝滞于肌肤。 【治法】平肝软坚,清热解毒。 【方名】除疣汤。
【组成】苡仁30克,大青叶30克,板蓝根30克,败酱草15克,牡蛎粉30克,夏枯草15克,赤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余药渣再煎后熏洗患处15-20分钟。 【出处】何同国方。 中药方剂(七)
【辨证】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复感外邪,凝聚肌肤而成。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方名】复方木贼汤。
【组成】木贼30克,苡仁30克,板蓝根30克,连翘30克,香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余药渣再煎外洗,用纱布浸药液磨擦患处,日3次。
【出处】陕西中医学院外科教研究皮肤病组。 中药方剂(八)
【辨证】脾肺湿热郁结,火郁肌肤。 【治法】燥湿清热,软坚祛瘀,抗病毒。 【方名】扁平疣外治方。
【组成】冰片10克(另包),玄明粉10克(另包),苦参30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
克,鱼腥草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
【用法】先将冰片、玄明粉共研极细要备用。然后将余药煎汤取浓汁,待冷却至皮肤可耐受温度时,用毛巾或棉球蘸药水于患处反复擦洗15-20分钟。再用备用冰片、玄明粉用冷开水调成糊状(用多少,调多少),反复擦涂患处15-20分钟,用力以不擦破表皮为限度。上药每日1剂,分2次外用,5日为1疗程。 【出处】施永茂方
顽固扁平疣咋用药
文章来源:中国皮肤性病网2009-8-18 14:46:07文字【大】【中】【小】
本病亦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致,中医称之为“扁瘊”。 [临床表现] 1.好发于青少年。 2.皮疹为米粒到黄豆大
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浅褐色或正常皮色,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 3.数目较多,多数密集,偶可沿抓痕分布排列成条状。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微痒。 4.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
5.病程慢性,时或突然自行消失,但亦可持续多年不愈。 [诊断]
1.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诊断。
2.发生于面部时需与汗管瘤鉴别,后者好发于眼睑及颊上部,为半球形暗褐色坚实小丘疹,组织学与扁平疣完全不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