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地理全套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8 16:43: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国地理

1、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云南、两广和台湾。

面积最大、邻国最多、之最西的省份: 。跨经度最广,草原面积最大的省份: 。

跨纬度最广,全部位于热带的省份: 。人口最多的省份: 。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 邻省最多的省份: 、 (8个) 黄河:青甘川宁内蒙古,还有晋陕豫和鲁,黄河流经9省区,注入渤海要注意。 长江:青川藏云还有渝,鄂湘赣皖苏和沪,长江流经11省区,注入东海水运忙。 珠江:云贵桂粤是珠江,穿越回归不要忘。水运仅次于长江,注入南海正中央。 2、地形特征的描述:

4、中国地形的典型特征:① ② 6、三大阶梯的接线及特点 阶梯 界线 主要地形 平均海拔 一 高原、 盆地 4000米以上 二 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1000-2000米 三 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500米以下 [补充]位于我国一、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7、沿海大陆架 资源丰富,尤其是 资源。 8、中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有什么影响? 有利:① ② 不利:

9、地势 高 低,呈 状分布,有什么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 ① ② ③

10、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典型例子。 11、中国主要山脉走向。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12、主要地形区的典型特征 ?主要高原

青藏高原:①地势高,平均海拔 (世界屋脊之称),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② 面积大,占全国

③高原上多 ,但 较小。(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内蒙古高原:①平均海拔 ,地势,山脉,我国最平坦的高原。 ②中国第二大高原

③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湿地貌典型。(东部多草原,西部多戈壁、沙漠) 黄土高原:①平均海拔 ,世界黄土分布最广 ②地表破碎, 。(千沟万壑)

③ 少,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严重。 云贵高原:①海拔 ,地势西高东低。

②地表 ,有许多“坝子”。(即高原上的山间小盆地,地形平坦,是主要的耕作农业区,形成高原上典型的“坝子农业”)

③ 广布, 作用强烈, 地貌发育典型。(云贵高原上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 ?主要盆地

塔里木盆地:①我国面积最大盆地

②地势 ,周围高山环抱,内部平坦, 、戈壁广布,边缘有 。

③风积地貌典型,分布着我国最大的 沙漠,最大的内流河 。 准噶尔盆地:①面积第 大盆地

②地势 ,西北山间 ,相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 ③多 地貌。

第 1 页 共 13 页

柴达木盆地:①地势 ,海拔 ,我国 的盆地。

②东部多 ,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聚宝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 四川盆地: ①地势 ,海拔

(紫色盆地)②四周山岭高原环抱,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是成都平原(号称天府之国)。 ③河流 ,是我国最大的 。 [补充]

成都平原,是岷江的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主要平原

东北平原:①我国面积 、地势最高(200米以下)的平原,中部 ,大部分 。 ②地势坦荡,黑土深广,三江平原多沼泽低地。

华北平原:①我国第 大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冲积而成。 ②地势低平(多在 米以下)

③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

长江中下游平原:①我国最低平的平原(多在50米以下,下游长江三角洲则海拔在10米以下),②河湖密布,为著名水乡

三大丘陵: 丘陵、 丘陵、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东南沿海丘陵、两广丘陵) [注意]利用: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②发展旅游业;③发展林业、畜牧业 (5)地震、火山、泥石流 名称 分布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部青地震 藏高原和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火山 泥石流 13、中国三大平原面积排序是 、 、 。四大高原面积排序为 、 、 、 。四大盆地面积排序 、 、 、 。 我国地势最高和最低的盆地分别是 、 。最高的平原是 。 最坦荡的高原 ,最崎岖的高原是 。

第四节 气候

【补充】1、气温的影响因素:①纬度(太阳辐射)②海陆位置 ③ 地形 ④洋流 2、等温线分析:(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 ##走向,或

①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 ②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即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③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地形

(2)分布大势(即递变规律) #高#低,由#向#递# (3)疏密状况 密——温差大 疏——温差小 (4)分析弯曲状况:

①做辅助线法——过弯曲处作切线,比较其与两侧的气温 ②凸值法——“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若等值线向值低的地方凸出,该处的数值则高于两侧) 分析P79图24,一月(冬季)等温线分布: (1)等温线大致 走向,与 平行。(影响因素主要是 ) (2)等温线较 气温由 向 降低。南北温差达 。 (3)0℃等温线大致经过 ,冬至 。

(4) 寒冷中心 ,原因: 注意: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祁连山、秦岭出现了闭合曲线, 等温线在四川盆地、松嫩平原明显向北凸出。 分析P79图24,七月(夏季)等温线分布:

(1)等温线较 ,东部大致与 平行,西部大致与 平行。

(2)除 ,天山、大小兴安岭外,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区>28℃。 南北温差 左右。

(3)低温中心: 原因:

高温中心: 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第 2 页 共 13 页

(5)分析极值区:极大值、极小值 此处等高线往往表现为闭合曲线 【复习】季风气候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风向及性质 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 1月 源自蒙古-西伯利亚,寒冷干燥 7月 源自太平洋 暖湿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月 源自蒙古-西伯利亚,离源地较远,低温干燥 7月 源自太平洋 暖湿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 1月 源自印度 干燥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7月) 7月 源自印度洋湿润 自然带 一、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1、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原因:①冬季太阳直射 ,越往北, 越小, 越短,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②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 影响较强且 ,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

2、夏季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原因:① 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北方比南方 ,但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 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二、降水分布

1、我国降水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和 有关。

2、空间分布特点:

原因:①东南地区 西北地区 ②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平原有利于暖湿气流深入,降水较多。

3、锋面雨带的移动:5月 6月 7、8月 9月 10月 4、时间变化

(1)北方雨季 ;南方雨季 原因: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2)a.降水季节变化大,加水集中在 ;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b.年际变化大 夏季风势力强弱和进退早晚造成的 注: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5、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

[注意]除了夏季风进退及由此而形成的锋面雨以外,地形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例如: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就位于正对东南季风的山谷迎风坡地带;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托克逊,则位于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降水极少。另外,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也往往带来大量降水。

三、热量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1、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地图册P139 温度带 热带 范围 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部(雷州半岛)、滇南部(西双版纳) 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即鲁全部和陕、晋、冀大部分和南疆 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 黑、内蒙古的最北部 ≥1000℃积温 >8000℃ 作物熟制 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我国冬小表、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区。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 一年一熟。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亚热带 4500-8000℃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3400-4500℃ 1600-3400℃ <1600℃ 第 3 页 共 13 页

高原气候区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 <2000℃ 一年一熟。青稞等 2、干湿地区划分(课本P81)

四 气候特征及评价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纬度差异大,东西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复杂多样。 热带季风气候 云南、广东、台湾南部,海南岛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以南 温带季风气候 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以北 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北内陆 高原高山气候 高原和高大山地 2、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强

(1)表现:①大多数地区夏季 ,冬季 , 。

原因:a冬季受来自 的 气流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 , , 更为突出;

b夏季受来自 和 的 气流影响,暖热多雨,雨热同期。

②和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我国冬季 ,夏季 , 。 ③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年级变化都较大。

(2)我国季风气候典型的原因:我国位于 , ,西南距 较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非常显著;

(3)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①

② ③

不利: ① 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等生长不利; ②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 ③季风不稳定, 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④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五、主要气象灾害

1、寒潮: 时间—— ,危害——造成 并伴有 。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寒潮影响,影响较小的地区有

西藏、云贵地区 原因: 四川盆地 原因: 广东、海南、台湾一带 原因: 注:强降温天气发生在春末(4、5月份),则称为倒春寒。 2、台风:概念——

全球台风次数最多的海域 ,台风从这里形成后向 移动,因此我国受台风侵袭频繁,登陆地区集中在 、 、 、 等地区。 影响:利—— 弊——

3、旱涝:与 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夏季风

较强的年份 , ,造成 。 较弱的年份 , ,造成 。

4、华北春旱的原因:① ② ③ 注:东北地区的 对春旱有缓解作用。

5、伏旱:地区—— ,时间—— ,原因——

台风登陆带来的台风雨可以缓解伏旱

第五节 河流和湖泊

一、基本概念: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陆河),内流区(了解) 二、主要河流 P83 图34

1、内流河: ① ② ③ (②③发源于 ) 内流湖: ① ② 多为 湖,也称 湖。

2、外流河: 注入太平洋的有东部的① ② ③ ④ ⑤ ⑦ ⑧ ⑨ ⑩ ⑾ ⑿ 西南的 (出境之后称为 河)

注入印度洋的有西南的① ② (出境之后称为 河)

第 4 页 共 13 页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地理全套学案 的文档
中国地理全套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my4q5cer444p5d1brl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