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5 4:01: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魏晋南北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形成耕耙耱技术,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从而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耕耙耱技术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 小规模经营 B. 简单的性别分工 C. 自给自足 D. 精耕细作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我们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农业就比较精细化管理了。所以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2.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重农政策长期推行阻碍农业生产发展 ②人口增长的压力 ③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

④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阻碍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1 -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重农政策长期推行是推动而非阻碍农业生产发展,判断错误,①排除;人口增长的压力导致人均粮食增加有限,解读合理,②保留;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解读合理,③保留;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阻碍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解读合理,④保留。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

3.《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 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 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 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答案】A 【解析】

“工商食官”指官府垄断手工业和商业,故A正确;材料表明官府垄断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无关,排除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家庭手工业,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工商食官”只表明手工业和商业都被官府垄断,不能反映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故D错误。

4.湖南有一座古墓出土了以下文物:青铜酒杯(内有篆书铭文)帛布、秘色瓷等。据此可推测该墓最有可能为 A. 商周时期墓葬 B. 秦汉时期墓葬 C. 南北朝时期墓葬 D. 唐五代时期墓葬 【答案】D 【解析】

- 2 -

【详解】篆书出现在周代,青铜酒杯(内有篆书铭文)不会早于周代,帛布为丝织品,我国丝织品历史悠久,已有四五千年历史,而秘色瓷出现在唐朝时期。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本题可以得到的史实类选择题备考启示: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

5. 下图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业,由题干中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

6. 敦煌出土盛唐至宋初的一首诗作:“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却是成忧恼,珠金虚满堂”。对此解读不确切的是 A. 均田制的败坏 C. 工商业者经济地位提高 【答案】D 【解析】

B. 土地兼并的严重 D. 工商业者法律地位提高

- 3 -

试题分析:“良田收百顷”,说明均田制的败坏 、土地兼并的严重现象,AB正确。“珠金虚满堂”,说明经济地位很高,但是,他的烦恼在于不满足于自己仍然是工商业者的处境,这和封建王朝执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导致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有关,因此选择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7.下列关于古代“坊市与城镇”叙述,错误的是

A. 唐朝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坊”与“市”分开,“市”定时开启 B. 唐朝以前,商业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C. 宋朝“坊”“市”界限被打破,但商业活动仍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视 D. 明清时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朝“坊”“市”界限被打破,但官府对商业活动的管理日渐松弛,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符合史实,但不符合要求,排除;B项说法符合史实,但不符合要求,排除;D项说法符合史实,但不符合要求,排除。

【点睛】本题可以得到的史实类选择题备考启示: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

8.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人们生活中开始常用“佃客”、“典计”、“衣食客”等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 农业生产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战乱使大量人口失去土地 C. 租佃关系在农村普及 D. 自耕农经济开始逐步走向解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佃客”、“典计”、“衣食客”等称谓反映了租佃关系的发展,租佃制是指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以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奴役农民的制度。结合时代背景,当时战乱使大量人口失去土地,因此许多人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因此选B。A项错误,资本

- 4 -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mys78j1or83hrt8bf1m52amw9lhy70089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