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日快乐教学案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 23:58: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生日快乐》教学案例

大庙中心小学 刘旭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2、23页。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活动课。生日是儿童年年经历着的,是儿童甜蜜的回忆。教材首先呈现一幅某同学过生日的场景图,引出过生日的话题,通过猜几个小朋友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基本知识。然后围绕生日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从猜猜各人的生日到统计每个月出生的人数,算出每个季度出生的人数等,围绕生日综合的运用了年、月、日的知识和统计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们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比较扎实,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大部分同学学习态度端正,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但仍有小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的阶段,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所以在本节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梳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并综合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综合具体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父母、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年、月、日的知识“猜生日”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课件出示生日蛋糕,播放生日快乐歌,很多学生跟着哼唱。

师:多么动听的歌声呀,今天是玲玲的生日,她的朋友都来为她祝贺,他们会对玲玲说什么?

生答,师板书:生日快乐。

玲玲对前来祝贺的朋友表示感谢,并询问了他们的生日是哪一天,四位小朋友都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日,而是各说了一句有关自己生日的话,大家能根据

他们说的话猜出他们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设计意图:利用创设的过生日情境,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引出了本课的课题,顺利的导入了新课。】

二、实践活动

1、师:玲玲非常想知道这些好朋友是哪一天过生日的,你能帮帮她吗? 师课件依次出示四个小朋友说的话。 小芳说:“我的生日是一年的倒数第三天” 小红说:“我的生日是教师节前两天” 小明说:“我的生日时第三季度的第一天” 小刚说:“我的生日是八月的最后一天”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切入了主题,提出了问题,并通过“帮忙”的形式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2、小组讨论,猜猜他们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教师巡视并引导,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启发他们利用年历来查找。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3、解答问题:

(1)小芳的生日是一年的倒数第三天 师:一年的最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生:12月31日 师:倒数三天呢? 生:12月29日

(2)小红的生日是教师节前两天 师: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生:9月10日 师:前两天呢? 生:9月8日

(3)小明的生日时第三季度的第一天 师:一年有几个季度? 生:一年有4个季度

师:第三季度是那几个月? 生:7月、8月、9月 师:第一天是几月几日? 生:7月1日

(4)小刚的生日是八月的最后一天 师:八月有多少天? 生:31天

师:最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生:8月31日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里,老师重在引导。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已经掌握的年、月、日的知识,逐步解决问题。】

三、小组活动

1、师:同学们真聪明,猜出了四位小朋友的生日,你能想办法让同学们也猜猜你的生日吗?编一句话,暗示自己的生日,不要让别人那么容易的就猜出来

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猜生日,并把猜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把书上的知识引入现实,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2、师:大家看课本23页的统计图,要求我们怎样对学生的生日进行分类?你能够将统计表填写完整吗?你能够根据统计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事先准备好的统计表。

(1)先统计每小组的同学的生日是哪个月的,再交流汇总,得到全班的统计数据。

(2)根据统计出的数据,学生制成条形统计图。 (3)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后,提问:

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4)观察条形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统计并绘图,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合作意识。同时,这项活动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3、师:你能按季度对同学的生日进行分类吗? 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课本23页第三题统计表。 集体交流,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统计的。

师:你还能用什么方式对同学的生日进行分类? 小组讨论,合作绘制统计表并填写。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以及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师: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年历卡上圈出来。每年当我们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为我们祝贺,我们每个同学也应该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为他们送上一份祝福,给他们一个惊喜,让他们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

生讨论如何给爸爸妈妈庆祝生日、制作贺卡。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教育学生从小要爱自己的父母,为长大后的孝顺父母奠定必要的情感基础。】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进行了一项什么活动?通过活动,你知道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新课标中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新的内容,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课,而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同时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处理:

一、创设情境,以“生日”贯穿课堂始终 过生日是孩子们永远的话题。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次的活动内容主要分四段:

1、“猜生日”是一个游戏活动,让学生把“生日”用“谜”的形式说出,在

猜的过程中应用年、月、日的知识。这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了学习的乐趣。通过小组活动,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

2、统计生日。通过调查分析、分类整理、图表呈现,让学生学会用统计的方法了解一件事。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父母的生日,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知道感恩父母无私的爱。

4、进行学科整合,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怎样为自己的父母过生日,设计一个贺卡,然后利用班队课进行交流,评出最佳设计师。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要关爱他人、孝敬父母、热爱家庭,有感恩父母的思想意识。

二、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编“谜”让同学猜自己的生日、统计全班学生的生日就是很好的例证。

三、正确处理随机出现的教学资源 课堂中处处有教学资源,我们做老师的要能结合当堂所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教育,进行情感的熏陶,而且要处理得巧妙。特别是课堂中两次小调查的强烈对比,对学生是一种震撼,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对于父母只有索取而没有付出,使他们学会关爱他人,感恩父母。

四、学科整合的尝试

从课始创设情境,学生跟着哼唱《生日快乐》歌,到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再把学习活动纳入到统计知识中去,然后让学生为父母设计怎样过生日:有说画一张美丽的贺卡的,有说给父母唱歌的、还有说给父母跳支自己编的舞蹈的,更有的学生说要为父母做一个菜,让父母尝尝自己的手艺的……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设想化为实际。因此说这节课是一种很好的学科综合的尝试,使学生在整堂课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

搜索更多关于: 生日快乐教学案例 的文档
生日快乐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n8gs6zg525kaxc90sc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