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犯罪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22:14: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犯罪社会学

第一章 绪论

一、选择题或填空

1、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就是犯罪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犯罪社会学研究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犯罪现象及其基本特征、犯罪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类社会对犯罪现象的作用与影响 社会变迁

3、犯罪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要坚持以下几点:唯物的观点、辨证的观点、系统的观点

4、犯罪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分为四个阶段:选题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分析、总结阶段

5、犯罪研究的一般资料:关于犯罪人的社会特征资料、生活环境资料、受教育资料、研究所必须的社会宏观资料

6、犯罪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

7、调查法的方式很多: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其中问卷调查和个案调查最为普遍

8、犯罪社会学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有:单变量的描述分析、多变量的描述分析、犯罪动态分析 二、名词解释:

1、犯罪社会学:是指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2、相关分析:就是对客观事物间具有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 三、问答:

1、犯罪社会学的研究任务:1.研究犯罪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这事犯罪社会学的主要研究任务。2.研究和发展犯罪现象与相关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是犯罪社会学的重要任务。3.研究预防、控制和消除犯罪现象的社会机制与途径。

2、犯罪社会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与犯罪社会学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主要有刑法学和犯罪人类学、犯罪心理学。此外,它与越轨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教育社会学、青年社会学、劳动社会学、闲暇社会学、劳改学等学科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3、犯罪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2.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3.社会分析与价值分析相结合。 4、研究犯罪社会学的理论意义(理论价值):1.有助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犯罪现象的规律性2.通过开展犯罪社会学的研究还能对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实践意义:1.为国家解决社会犯罪问题。制定刑事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2.在我国的社会实际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章犯罪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一、选择题或填空

1、19世纪是西方犯罪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首先形成犯罪人类学,然后是犯罪社会学

1、法国人首先开始有计划的收集法院的统计资料,并于1827年发表了第一份犯罪统计年度报告

1

2、1876年,意大利犯罪社会学家龙勃罗梭出版《犯罪人论》,被认为是犯罪学的开端。此后,在意大利形成了

以龙勃罗梭、菲利、加罗伐洛等人为代表的犯罪人类学派。 3、菲利出版了犯罪社会学史上第一本《犯罪社会学》著作 4、1835年,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发表《社会物理学》,开始用社会学和统计学的方法研究犯罪问题

5、1937年,帕森斯出版了《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奠定了结构功能学派的基础

6、默顿把个人适应社会的方式概括为:遵从、创新、形式主义、退却主义、造反

7、社会控制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特位维斯.赫希和沃尔特.雷克利斯 8、不同社会交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e.h.萨瑟兰

10群体冲突论是多元冲突论,其代表人物有乔治.菲尔德 11冲突理论又分为群体冲突论、阶级冲突论、文化冲突论

12在旧中国犯罪学和犯罪社会学研究中,是我国犯罪社会学家严景耀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结构解体论:又叫社会分化论,是人们生活和活动在家庭、学校、游戏伙伴和团体之中,这些群体都适应于地区性的集体或大城市的某个集区,他们又反映了某个城市的历史过程

2、社会标签论:从来没有天生的犯罪者,犯罪和其他各种违法行为都是社会创造的,是在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被社会自身创制和规定的。 三、问答:

1、现代西方犯罪社会学的主要理论:1.社会结构解体论2.社会失范论3.社会失控论4.不同社会交往论5.社会标签论6.理论冲突。

2、社会结构解体的观点:它认为人们生活和活动在家庭、学校、游戏伙伴和团体之中,这些群体都适应于地区性的集体或大城市的某个市区,他们又反映了某个城市的历史过程。由于大量移民的拥入,不仅使人口过去稠密,而且导致原有社会结构的解体,这种社会结构的解体又进一步导致个人结构的解体,即人们文化准则的混乱,导致犯罪行为的增多。

3、社会标签论的观点:1.认为犯罪是一种政治现象2.既然犯罪是一种不合理的标签行为,那么要改造的只能是社火关系要非“犯罪人”3.刑事司法制度恰恰是犯罪行为学的最终创造者和实施者。 4、犯罪社会学的产生与形成(三大点):1.统计犯罪学的出现和发展2.犯罪人类学的兴起和衰落3.犯罪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 犯罪现象与犯罪问题 一、选择

1、我们认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比较突出的越轨行为:违俗行为、违德行为、违纪行为、

违警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2、犯罪现象包括下述三个层次:犯罪状态、犯罪特点、犯罪规律

3、韦伯认为社会学是解释社会行为的科学,他认为一切社会行为都可以区分为四种:“理想类型”:目的取向行为、价值取向行为、情感行为、传统行为 二、名词解释:

1、犯罪:在外延上,从社会的角度界定犯罪,则犯罪时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社会

2

行为,因此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可能有犯罪的存在,从法律的角度来界定犯罪,则犯罪是受到刑法惩罚的社会行为;在内涵上,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犯罪必须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而从法律的角度看,犯罪是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2、越轨行为:就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所以又叫违规行为、偏离行为、异常行为等。

3、准犯罪:是指那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但由于行为主体的特殊性而被刑法规定不应当受刑法处罚或未被法定为犯罪的社会行为。

4、犯罪现象:是指一定时空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犯罪事实和犯罪人情况的总和。 5、暴力犯罪: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犯罪形式,只要是指行为人故意以强暴的手段,侵害他人的人身和公私财产的犯罪行为。

6、职权犯罪:指上层社会经理阶层人员在其职业活动过程中触犯刑法,包括欺诈、贪污、虚假广告、偷税漏税等。

7、环境犯罪: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造改革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岸、自然遗产、森林等。 三、问答:

1、中国犯罪问题的现状与特点:1.青少年犯罪仍然十分突出2.职权犯罪日益突出3.性犯罪、吸毒贩毒犯罪等等旧社会特有的丑恶现象死灰复燃。

2、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犯罪成员低龄化2.作案手段智能化3.游戏型犯罪日益突出4.严重刑事犯罪和恶性大案日益突出5.家庭背景多样化。

3、犯罪问题的性质与表征:一个公共问题被称之为社会问题,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大部分人必须认为是社会问题2.大部分或者社会上一些重要成员必须相信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社会行动加以解决。对犯罪来说是否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它是否已严重威胁着社会秩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2.是否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它,也就是说单靠警察部门已经无能为力。

4、社会学对犯罪类型的划分及其意义:1.功利取向型犯罪2.价值取向型犯罪3.情感冲动型犯罪4.传统习俗型犯罪。 5、犯罪的法律定义与社会学定义 第四章 犯罪原因的社会分析 一、选择:

1、在英国,犯罪的原因一般有: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心理原因

2、美国学者将犯罪原因分为四个方面:生理原因、心理原因、社会原因、犯罪相关因素

3、中国学者关于犯罪原因的研究,提出有关我国犯罪所谓社会原因的新学说和新理论:矛盾冲突论、

社会控制功能弱化论、综合动因论

4、犯罪原因结构分为:外因-内因结构、原因-条件-情景结构、犯罪原因的层次结构 二、问答

1、犯罪社会学对犯罪原因的基本假设:1.犯罪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2.社会环境的状况3.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犯罪形式的变化

2、怎样认识人类社会的犯罪的社会根源:1.生产方式根源论:主要是针对传统的阶级斗争罪因论和私有制根源论提出来的。从方法论上讲,这一理论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来否定私有制根源论,其一是从犯罪根源的作用范围来否定私有制是犯罪的社会根源,其二是从因果关系来否定私有制是犯罪的社会根源2.本能异化

3

论(不符合犯罪社会学的基本假设,也没有在中国犯罪学界成为主流观点,不作分析)。

3、影响我国现阶段社会犯罪的主要因素(四大点):1、犯罪的社会根源依然存在2、社会转型造成的结构失衡和社会张力3、市场经济的消极社会后果4、犯罪的文化土壤仍然相当肥沃。 第五章 犯罪与个人生活环境 一、选择:

1、个人生活环境有几个特点:直接性、唯一性、有限性

2、不良的生活环境对形成人的犯罪动机可起到以下几种作用: 推动作用、暗示作用、提供外在条件和机会

3、家庭是个人生活环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环境,每个人都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生活。

4、现代社会把家庭结构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形式的家庭

5、家庭结构缺陷即家庭结构不完整:婚姻关系不完整、亲子关系不完整、畸形家庭

6、家庭功能是家庭存在的内存根据,家庭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情感功能、教育功能、保障功能

7、家庭教育不当的主要表现有:过分溺爱、简单粗暴、教唆示范等

8、由于我国教育单轨制的消极影响,学校教育内容不完整有名无实的缺陷比较明显:

德育教育不得力、法制教育不完善、不重视学生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得教育 二、问答:

1、个人生活环境与犯罪的关系:1.不良生活环境导致人形成不良的人格2.不良社会环境容易诱发各种犯罪动机。

2、影响犯罪的家庭因素:146-162:家庭的结构功能、父母背景、家庭教育方式、恋爱与婚姻

3、影响犯罪的学校因素: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教育方式、学生自身因素

4、影响犯罪的社区因素:1.邻里的状况对预防犯罪非常重要2.邻里关系对犯罪有直接影响。 5、工作单位与犯罪的关系:1.在任何工作单位中工作,人们都能获得一定的“资源”支配权,而这种资源支配权就可能成为人们犯罪的机会和手段2.工作单位内部人际关系紧张容易造成犯罪。 第六章 犯罪与宏观社会环境 一、选择:

1、 按照社会学的理论,一个完整的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实际运用的社会制度是一个有机的社会系统,它必须同时具备四种基本要素:理论系统、规范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 或考名词解释

2、 从现实情况看,利益多元化造成的突出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195-198 或考论述题

3、失业之所以容易引发犯罪,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206-207 4、最早提出二元经济结构概念的是美国的经济学家刘易斯 二、名词解释

4

搜索更多关于: 犯罪学 的文档
犯罪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ndeo5ge6q20sz53254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