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去20.00ml硫代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 ①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 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______,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______。 ③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______g。
④用此方法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常常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
【答案】(1)NH4+ 3Cl—6e=NCl3+4H(2分)(2)b (1分) (3)①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或者防止碘的逸出)(1分) ②淀粉溶液,(1分)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2分)
—+
③0.054 (2分) ④4I+O2 +4H=2I2+2H2O(1分) 【解析】
+
试题分析:(1)根据流程图可知电解时生成氢气和NCl3,其中阳极是铵根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NH4+ 3Cl——+
—6e=NCl3+4H。
(2)a、ClO2易溶于水,不能利用水吸收氨气,a错误;b、浓硫酸可以吸收氨气,且不影响ClO2,b正确;c、碱石灰不能吸收氨气,c错误;d、ClO2易溶于水,不能利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氨气,d错误,答案选b。 (3)①由于二氧化氯是气体,容易挥发到空气中,所以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 ②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则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淀粉,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2-③根据方程式可知2ClO2~5I2~10S2O3,则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0.2mol/L×0.02L×67.5g/mol/5=0.054g。
④由于碘离子易被氧化生成单质碘,从而导致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增加,测定结果偏高,反应的离
—+
子方程式为4I+O2 +4H=2I2+2H2O。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阅读题目获取信息能力、氧化还原反应滴定及应用、电解原理、对工艺流程及装置理解分析等
【名师点晴】本题从知识上考查了重要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的判断与分析、化学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也涉及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元素化合物、基本化学原理和化学实验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凸显了理科综合考试中的综合性与实用性的特点。该题难度中等,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实验基础知识和灵活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灵活应用。 21.(13分)将10gCO2与CO的混合物通过装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反应后干燥管的总质量增加了5.6g,则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88%.
【解析】依题意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2Na2O2===2Na2CO3+O2 ⊿m ..............3分 2×44g 56g
m(CO2) 5.6g ...............3分
2?44g56g? 解得m(CO2)=8.8g .............2分
m?CO2?5.6g则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
8.8g?100%?88% zxxk..... ............2分 10g答: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88%............................2分
22.A、B、C、D、E 五种物质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已知A 为金属单质,在以下各步反应中E 是白色沉淀。
9页
(1)试确定各物质的化学式:
A 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2)写出以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A—Al B—AlCl3 C—NaAlO2 D—Al2O3 E—Al(OH)3
——3++
(2)2Al+2OH+2H2O===2AlO2+3H2↑ Al+3NH3·H2O===Al(OH)3↓+3NH4
【解析】 试题分析:(1)金属单质A与Fe2O3高温下反应,应该是铝热反应,则A为Al,由此可依次推断出B为AlCl3,C为NaAlO2,D为Al2O3,E为Al(OH)3;(2)铝溶解在NaOH溶液里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式为
——
2Al+2OH+2H2O===2AlO2+3H2↑,在氯化铝溶液里滴加氨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
Al+3NH3·H2O===Al(OH)3↓+3NH4。
考点:无机推断,考查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 23.【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香料G的一种合成工艺如下图所示。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A有两种峰,其强度之比为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G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检验M已完全转化为N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
+
(3)有学生建议,将M→N的转化用KMnO4 (H)代替O2,老师认为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反应类型:K→L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
(5)F是M的同系物,比M多一个碳原子。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加成 ③苯环上有2个对位取代基
10页
(6)以丙烯和NBS试剂为原料制备甘油(丙三醇),请设计合成路线(其他无机原料任选)。
请用以下方式表示:AB?目标产物
【答案】(1)(2分) 碳碳双键、酯基(1分)
(2)取少量M与试管中,滴加稀NaOH至溶液呈碱性,再加新制的Cu(OH)2加热,若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
说明M已完全转化为N(其他合理操作均可)(2分)(3)KMnO4(H)在氧化醛基的同时,还可以氧化碳碳双键(2分)
(4)
加成反应(1分)(5)6(2分)
(2分)
(6)(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流程图和题给信息可知,E、N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G),将G的酯基断裂,则E为3-羟基环己烯、N为苯丙烯酸,D在NaOH溶液中加热生成E,则D为3-溴己烯,根据信息1可知C为己烯,B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生成C,则B为环己醇,则A为环己酮。根据已知2,3可知K为苯甲醛,L为,M为苯丙烯醛,M在氧气、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N(苯丙烯酸)。 (1)根据上述分析,A为环己酮,核磁共振氢谱显示A有两种峰,其强度之比为1: 1,所以其结构简式为
,G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酯基;
(2) 检验M已完全转化为N,实际上是检验M中无醛基,实验操作是取少量M与试管中,滴加稀NaOH至溶液呈碱性,再加新制的Cu(OH)2加热,若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M已完全转化为N。
++
(3)KMnO4(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将醛基和碳碳双键氧化,所以不能将M→ N的转化用KMnO4 (H)代
+
替O2 ,原因是KMnO4(H)在氧化醛基的同时,还可以氧化碳碳双键。
(4)K→L的化学反应为:,根据反应特点,该反应是
加成反应。
(5)F是M(苯丙烯醛)的同系物,比M多一个碳原子,说明有10个碳原子的芳香族化合物,① 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有醛基, ② 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加成,说明有碳碳双键, ③苯环上有2个对位取代基,所以同分异构体分别是一个取代基为甲基,对位有两种连法,一个是乙烯基,对位是乙醛基,一个是取代基为醛基,对位丙烯基3中连法,共6种。
(6)以丙烯和NBS试剂为原料制各甘油(丙三醇),合成路线为:
。
11页
考点:考查有机流程推断,有机结构简式,冠能团、同分异构体的数目的判断及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
1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