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当代建筑企业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5:22: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当代建筑企业

江苏大学 土木与力学学院 工程管理1002 冯谈秋 3100110030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

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而中国当代的建筑企业需要这样的企业社会责任,将其融入进企业文化之中,更经一步促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升企业的社会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我国建筑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世界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关注。而建筑企业要在国际工程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能证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就业指标、公益指标等——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

企业作为一个区别于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机构的经济组织具有“经济人”的特点,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利益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其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保证自身的生存状态,这是衡量企业自身市场行为和价值取向的根本标准。同时,企业还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基本单元,不能脱离社会孤立存在,它的活动是以整个社会发展为背景的,因而社会利益也必须纳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视野范围之内。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又必须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将其自身行为、目标、利益置于社会的约束和限制之中,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社会的根本利益就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企业在从社会中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用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作出回报。

从最简单的意义上理解,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除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之外“第三种责任”,它是企业在社会领域内对自身行为后果的“回应义务”。企业社会责任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的“内在性”,即这种责任是由于企业在社会领域内的自身行为引起的必然结果,而非任何外在压力推促下的企业义务。由这一本质特征派生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其他若干特点显示,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法律

责任是同时存在的,且是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随着社会变迁具有“流动性”,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资源配置过程中“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交换结果。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中,盈利状况最好的企业,往往也是履行社会责任最自觉的企业。大量的研究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同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关系,履行社会责任能帮助企业获得一系列的实际利益,包括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的增加、品牌地位的稳定以及营运成本的降低。

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对外影响力的综合表现,是包括消费者在内的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综合印象,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在市场中的兴衰成败有重大影响。企业形象的好坏在于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同的东西,是企业在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企业要获得成功,管理者在作出决策时,必须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内聚力

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对外影响力,内聚力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和原因,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所在,企业的内聚力状况如何,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企业能否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内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了解员工的需要、善待每一位员工,创造条件不断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营造一个安全、洁净的工作环境,给每个员工的提高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因此,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始终注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保护劳动者的人身安全、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合理的工作报酬和适当的工作保障,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实行民主管理,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同时,企业不仅要善待员工,还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自学履行社会责任,这对吸引员工和投资者也非常重要。

3、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全人类共同奋斗的目标,作为社会器官的企业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中也责无旁

贷。生态被严重破坏,环境遭到严重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共同的严重问题,企业作为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应当自觉承担起节约自然资源、科学利用和自觉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企业应自觉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环,反对特别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自身眼前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来说,环境代价是巨大的,后果是严重的。特别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大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经济一直处在高速发展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比比皆是且相当突出,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环境道德应该成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每个企业都应该树立先进的资源观和环境观,这既是企业利益所在,更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然要求,企业的价值目标、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对社会生活和各个领域都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拥有良好社会形象和信誉的企业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建筑业“十二五”规划明确了相关节能减排的目标:“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C6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10%,HRB400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新建工程的工程设计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达到100%,新建工程的建筑施工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全行业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此外,还鼓励建筑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材料,并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各项节能减排标准。这些指标要求,意在引导建筑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节约能源、提高利用效率,降低减排、推进绿色施工,保证建筑产品质量安全。

建筑企业特别是大型建筑业,有能力带头完成这些指标,加强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形成专利、专有技术、标准规范、工法的技术储备;开展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等节能减排技术集成项目,降低碳排放量大的建材产品的使用,逐步提高高强度和高性能建材的使用比例,推动建筑垃圾的有效处理和再利用,控制建筑过程噪声、水污染,降低建筑物建造过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如果建筑业企业都能做到以上这些,那么,建筑行业岂止前进一大步!

建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近几十年,随着市场经济在

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且为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改善了我国铁路公路交通状况,投入“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捐资助学,奉献爱心”,让贫困生重返校园等等。可以说,建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更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发展已经紧密相关,建筑企业毫无例外。从承担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开始,无论是发展至哪一个阶段,企业都应该有一种意识,每个企业在享受社会给予发展机遇的同时,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而今,却有很多企业忽略甚至是蔑视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归纳为以下八点: (1)无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起的作用,尽量逃避税收以及社保缴费; (2)较少考虑社会就业问题,将包袱甩向社会;

(3)较少考虑环境保护,将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 (4)一些企业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提供不合格的服务产品或虚假信息,与消费者争利或欺骗消费者,为富不仁;

(5)依靠压榨企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来为所有者谋利润,企业主堕落成资本的奴隶,赚钱的机器;

(6)缺乏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对公益事业不管不问;

(7)缺乏公平竞争意识,一些在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垄断企业,大量侵吞垄断利润,并极力排斥市场竞争;

(8)普遍缺少诚信,国有企业对国家缺少诚信,搞假破产逃避债务,民营企业通过假。

现代企业在追逐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要积极承担起为股东、员工、利益相关者,为生态环境以及社会负责的重任,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在从本世纪初到2006,企业社会责任开始得到广泛关注。中国的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在华国际组织开始对社会责任进系统地介绍和广泛地研究、讨论。政府部门也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劳动部、商务部调查

搜索更多关于: 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当代建筑企业 的文档
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当代建筑企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nhlx46ii02xzhu2l5g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