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孩、苏尔礼、项方锡
2、救灾演习指挥部设在调度室。
四、模拟事故地点及其基本概况
事故地点:1201运输巷掘进工作面迎头。 基本概况:
1201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位于矿井东翼,掘进煤层为M2,煤层平均厚度1.5米,直接顶板粘土岩,底板为砂质粘土岩,遇水膨胀。
该掘进工作面迎头有一顶板小错层,落差0.5米,因该处顶板来压,沿顶板裂隙来水,造成水灾(冒顶)事故。
五、模拟演习期间各部门职责划分
按《2013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在模拟演习救灾
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如下:
1、矿长: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总工程师、安全矿长、矿山救护队队长的协助下,制定抢险救灾、营救遇险人员的方案。
2、总工程师:是矿长处理灾害事故的助手,在矿长领导下组织制定营救遇险人员的处理方案。
3、各有关副矿长:根据矿长命令分工负责、及时调集救灾所需的设备材料、人力、物力,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入井特别许可证。
4、通风负责人:按照矿长命令,完成必要的灾区通风工作,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他抢险救灾措施。
5、事故单位区、队、班长:负责将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详细如实报告调度室,查明工作面被堵埋人数,采取措施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施救并随时按照矿长的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处理灾害的任务。
6、矿调度室值班人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他情况,立即将事故情况向矿长报告,按《计划》规定召集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及时向下传达矿长的命令,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情况。
7、考勤和矿灯发放负责人:对没有持制定副矿长签发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不得发给矿灯,并在井口严格检查。
8、供应部长:及时准备必须的救灾物资,并根据矿长的命令迅速运到指定地点。
9、机电部长:根据矿长的命令,及时抢修或安装机电设备,完成其他有关的任务。
10、运搬工区队长:负责保证副井正常提升,保证救灾人员和救灾器材能即使运到事故地点。
11、技术部长:负责准备必要的图纸等相关技术资料,并根据矿长命令完成地质测量和其它工作。
12、医院院长: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急救治疗,组织护理和药物供应。
13、行政办公室主任:保证救灾人员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 14、保卫科长: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护正常的矿井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矿,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无关人员逗留、围观。
15、电话维修工:要保证井下通讯畅通,电话要跟随基地的变更而移动。
六、救灾演习经过
1、3月20日9:00,1201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汇报该工作面发生水灾
(冒顶)事故,有5人被堵在迎头(未撤离及时)。
2、调度室接到井下“事故”电话,立即向矿值班领导张广平同志汇报。
3、矿值班领导立即报告矿长,并通知总工程师等有关人员。 4、调度室立即召请县矿山救护队。
5、跟班副矿长立即向矿长汇报了“事故”情况。
6、矿立即成立以矿长张广平为总指挥、总工程师为副总指挥的救灾指挥部,有关矿级领导、科室负责人及救护队长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成立后首先听取值班领导汇报灾区情况以及已经下达的命令情况汇报。
7、成立井下救灾基地,基地设在主井二石门口,联系及运输方便,指定救护队长担任井下救护基地指挥,同时明确井下基地只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不得自行发布命令,以免形成多头指挥。
8、落实井下救护基地的通讯器材、救护器材、医务人员及急救药品等。
救灾基地安排电话维修工一名,备用电话一部;担架三副,现场救护医生2名;医疗器具及药品若干。
9、派救护队携带救灾器材进入1201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测得回风流CH4浓度为0.24%,CO2浓度为0.05%;
10、救护队利用井下通讯电话与遇险人员联系,掘进工作面碛头被堵5人,在压风系统自救硐室躲难。
11、指挥部根据救护队汇报的“灾情”情况,人员被困在压风自救避难硐室内避难,“三条生命线”系统正常,暂无更大危险。由于水灾区造成的冒顶已不再继续垮落,决定采用撞楔法扶梯形棚支护过冒顶区,冒落
矸石排出,疏通冒顶区救人。
12、按照既定“救灾”方案,掘进区人员在救护队的监护下立即施工,进行救护。
13、10:40分井下救灾基地汇报施工到位,冒落巷道被疏通,水灾情况不大,人员全部救出。
14、11:18救灾指挥部命令将5名被困者运送上井,井口救护车准备将5名被困者送往县医院检查身体。
15、11:30救灾指挥部宣布救灾演习结束,所有参演人员撤离。
七、演习吸取经验
1、本次救灾演戏准备充分,措施得力,整个救灾演习组织有序,进展顺利。
2、本次救灾演习具有真实性与针对性,真正达到演练目的,各参加救灾演习部门和人员能端正思想,高度重视,积极准备。认真地对每个科目进行演练,增强了矿井抗灾、救灾的能力。
3、各部门都能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并按照救灾演习指挥部下达的指令,进行认真运作。
八、存在问题及教训
1、个别生产单位对《2013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组织学习贯彻不力,井下汇报有事故发生时,职工有慌乱现象。
2、有少数参演人员认识不够,对演习态度不端正,行动迟缓。 以上问题已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