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一:分析近几年高考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情况:
从近四年的高考山东试卷上看,每年的化学平衡部分的分值都大约在十多分左右,主要题型表现在一个或两个选择题,在第二卷的综合题中的填空也有重点考查。 (2012)29.(平衡的标志、平衡常数的计算、速率的计算)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2O4 (g) 2NO2 (g) 当温度升高,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 (Ⅱ)为 (填“吸热”或“放热”)
(3)一定温度下,反应(Ⅱ)的焓变为ΔH。现将1 mol N2O4 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3s后NO2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0~3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4)=________mol·L-1·S-1。 (2011)28.(平衡的标志 、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移动)
-
(2)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
-
2NO(g)+O2(g)2NO2(g) ΔH=-113.0 kJ·mol1
、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ΔH=_________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CO的转化率/%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
100250 Co 4
ΔH_____0(填“>”或“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kPa80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o 300 C(2010)28.(速率的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状态的比较) 40o (14分)硫一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350 C20 Ⅰ SO2+2H2O+I2===H2SO4+2HI Ⅱ 2HI?H2+I2
Ⅲ 2H2SO42===2SO2+O2+2H2O
00.5 1.0 1.5p/104KPa(2)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HI(g),发生反应Ⅱ,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 。该温度下,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 。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 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 b.HI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 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者“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 ,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NaNO3 b.CuSO4 c.Na2SO4 d.NaHSO3 (2009)(化学反应速率)
V2O514.2SO2(g)+O2(g)
Δ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t1、l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
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的平均速率为v?c2?c1 t2?t128.(平衡的移动)
(14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1)合成氨反应反应N2(g)+3H2(g)
2NH3(g),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
氩气,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使用催化剂 反应的ΔH(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 (2008年)(化学反应速率) 14.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街常数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
(2007年、平衡常数的计算)28.(11分) 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工业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成SO3:
α 2SO2(g)+O2(g) 催化剂 2SO3(g)
0.85 △
B 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
0.80 (P)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A ①将2.0mol SO2和1.0mol 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
体系总压强为0.10 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 。
0.10 0.50 P/MPa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 K(A) K(B)(填“>”、“<”或“=”)。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
(一)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反应速率 【例题1】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v(NH3)?0.010mol/(Lmol/(L?s) ?s) B.v(O2)?0.001C.v(NO)?0.001mol/(L?s) D.v(H2O)?0.045mol/(L?s) (二:)速率大小的比较
【例题2】在2A+B==3C+4D反应中,下面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 mol·L·s C.v (C)=0.9 mol·L·s (三)影响速率的因素
【例题3】对于反应2SO2(g)+O2(g)
A.通入大量O2
-1
-1
-1
-1
B. v (B)=0.005 mol·L·s D.v (D)=1.0 mol·L·s
-1
-1
-1-1
内因是 ,外因主要有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 B.增大容器容积
C.移去部分SO3 D.降低体系温度 4、设C + CO2
2CO(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v1;N2 + 3H2
2NH3(正反应放热),
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是(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
5. 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保持体积不变,冲入氮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增加C的量 D、保持压强不变,冲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变大
考点二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例题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表明可逆反应A(固)+2B(气)
C(气)+D(气) △H<0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反应放出的热量 【规律总结】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
练习1: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2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2、 可逆反应N2+3H2
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
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3v正(N2)=v正(H2) B 、v正(N2)=v逆(NH3) C 、2v正(H2)=3v逆(NH3) D 、v正(N2)=3v逆(H2)
考点三 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 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 1、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与平衡移动原理
条件的变化 浓度 压强 温度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减少生成物的浓度 减少反应物的浓度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增大 减小 升高 降低 V正、V逆变化 移动的方向 平衡移动的结果 结论(勒沙特列原理) 2、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对于反应aA(g)+bB(g)cC(g)+dD(g),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是 [讨论]:同一反应的平衡常数当起始浓度不同或者温度不同时,K值如何变化? K值与反应物的转化率有什么关系?
(2)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K值越大,表示 ;K值越小,表示 。
特点:对于同一个反应,在 条件下,K是常数。 (3)平衡常数的应用:
a、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b、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例题】、下列事实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