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1 18:34: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题:3地球的内部 教学目标:

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子的盒子。

通过摇晃等方法

通过想地球内部

状态。

内部信息的。

造,还从地震波的通过模型来给

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教学准备:

地球内部构造的有关资料。准备三个装着水、沙子、小石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1、进行猜测黑盒子物体的活动。

拿出三个装着水、沙子、小石子的盒子,要求不打开黑盒子,

获得盒子里的信息,推断黑子里装着什么物质。知道科学家

发出地震波,通过检测地震波发射的来测定地球内部的物质

2、展示火山、温泉、地震的图片,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掌握地球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科学家不但从地球表象推测地球内部构

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有的甚至还有奇思秒想。 3、知道学生模仿鸡蛋的结构,制作一个地球的内部构造模型,

出对地球内部的解释。

重点指导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9

先做里面,再做外面。

震的形成。

科学献身的精神。的灾害。

和震中位置。

仪是世界上第一台 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 二、巩固练习 说说地球内部构造。 一、课题:4、火山和地震 二、教学目标: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 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

能够收集有关火山与地震的资料。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和地

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了解火山。

知道学生通过图意推想火山形成的原因。

了解为研究火山而献身的科学家夫妇,让学生感受到为

模拟火山喷发,学生从中获得信息,想象火山喷山时的情景。 2、认识地震。

想学生讲解地政的成因,观察有关图片,战士地震给人类带来

然后,指导学生模拟地震的发生,学会判断地震的强弱

介绍张衡和他的地动仪以及现代地震检测仪,指出张衡的地动

10

显现作出一些大胆

为作出合理的解释。为使地表发生变化。马拉雅山很久很久

地质变化的。

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 仪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和学生探讨地震来临是怎样保护自己的方法。 3、巩固

火山喷发是有什么现象? 地震发生前有什么预兆吗? 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 一、课题:5、地表的变迁 二、教学目标:

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 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 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些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能够对一些

的猜想。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

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 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人类的的行

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些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四、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及科学家的考察信息,让学生推测喜

以前的情况。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人类就是通过这些化石认识

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中国在很早以前科学家对地质进行研

11

究。

2、研究千姿百态的地表的形成。

水、、气温以及

带功能搬运了碎石

地方。

度的改变可以是物质质。

火山口湖、石林奇观、海岸边的礁石等地貌都是在空气、流

地质运动的自然情况下形成的。 3、教学石头怎么会变成小石子和沙子的。 做模拟实验。

知道学生观察、认识风化的作用。了解气温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植物、冰冻对岩石的影响。 4、通过模拟实验和研究,认识侵蚀作用。

做模拟流水的搬运实验,是学生在观察、分析中懂得流水的携

和沙子。观察图,继续思考。 5、了解人类生产、生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认识人类的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有的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

6、巩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能够改变地表? 一、单元名称:1-4物质在变化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气态、液态。温

发生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

2、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3、会查阅书刊及利用其他信息源。

4、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5、能反思其他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和假设相比较。 6、尊重证据,乐于用穴道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12

搜索更多关于: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的文档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no6137e3s2xzhu2kzn0175lm26kup009x1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