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地基基础检测作业指导书示范文本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23:31: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台反力装置安装稳固。

3.将基准梁水平固定于承压板中心轴线位置,固定和支撑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4.测读百分表初读值并记录于表格中,加载等级可按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1/15分级施加。每级加荷后,第一个小时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3.5终止加载条件: 1.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沉降量超过0.04d(d为承压板直径);

2.在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 3本级沉降量大于前一级沉降量的5倍;

4当持力层土层坚硬,沉降量很小时,最大加载量不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 3.6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1.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线所对应的荷载值;

2.当满足前三条件终止加载条件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围极限荷载,当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线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3.不能按上述二款要求确定时,可取s/d=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值,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4.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3.7现场检测工作结束后,保存好原始数据,依据现场收集的有关材料,按规定格式出具检测报告书。

第四章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作业指导书

4.1设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当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采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于承压板中心保持 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液压千斤顶、百分表、压力表、反力钢梁、可根据现场试验条件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

4.2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于桩顶设计标高相适应。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取50~150m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倍。基准梁的支点应设在试坑之外。

4.3试验前应采取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含水量变化或地基土扰动。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4.4加荷等级可分为8~12级,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少于设计要求或压力值的2倍。

4.5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1检测前应收集下列资料:工程地质资料、基础设计图、施工原始记录和基础布置图;

2进行现场调查;对所需检测的地基检测点做好测前处理;检查仪器设备性能是否正常;根据建筑工程特点、地基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明确检测内容和要求;选定检测方法与仪器技术参数;

3检测压板是否满足试验要求。检查反力装置是否稳固,能否达到试验要求。

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4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4.6试验步骤:

1.将选择好的试验点底部铺设约50~150mm厚的粗砂或中砂垫层找平,把承压板平稳的放置于铺设好的粗砂垫层上;

2.选择好的千斤顶放置于承压板的中心,将压力表安装于千斤顶之上,将反力钢梁、(或根据现场试验条件选择的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或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或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或地锚反力装置。)安装稳固。

3.将基准梁水平固定于承压板中心轴线位置,基准梁的支点应设在试坑之外,固定和支撑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4.试验桩点应在其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置2个位移测试仪表。

5.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4.7终止加载条件:

1.沉降s急骤增大、土坡挤出或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2.承压板累计沉降量已大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6%;

3.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的两倍。 4.8卸载:

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

4.9复合地基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

1.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极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极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极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2.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稳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

①对砂石和振冲桩复合地基或强夯置换墩:当以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5所对应的压力(s为荷载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和d分别为压板宽度和直径,当其值大于2m时,按2m计算);当以粉土或砂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②对土挤密桩、石灰桩或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2所对应的压力;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8所对应的压力。

③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或夯实水泥桩复合地基,当以卵石、圆砾、密实粗中砂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8所对应的压力;当以粘性土、粉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④对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所对应的压力。

⑤对有经验的地区,也可以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

4.10检测数量: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11现场检测工作结束后,保存好原始数据,依据现场收集的有关材料,按规定格式出具检测报告书。

作 业 指 导 书

(桩 基 低 应 变 动 力 检 测)

编 写: _______

审 核: _______

批 准: _______

生效日期 :_年_月_日

第1版 第0次修改 管理类别 受控 非受控

二00八年十二月

作 业 指 导 书

1.检测方法及适用范围 低应变法: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激振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或速度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率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适用于建筑、市政、交通工程中的各类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及其他类型的打入桩。

2.检测依据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础检测技术规范》JGJ06-2003。

3.检测的目的

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4.检测原理

本方法的实质是把混凝土桩视为一维弹性杆件,当桩顶受一冲击后,激发一瞬态应力波,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传至波阻抗界面(缺陷或桩底)而产生反射波信号。通过安装在桩顶的高灵敏度传感器,接收反射波,分析应力波各种特征,综合判断桩身质量。 检测框图如下

5.仪器设备及管理

5.1用于低应变波法测试的仪器一般由测振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装置和显示记录等部件组成。

5.2对检测设备及传感器的要求:

①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应大于100mV/g,动态范围可达140-160dB;速度传感器灵敏度应大于300Mv/cm/s,动态范围一般小于60 dB。

②整个检测系统应具有可靠的防尘、防潮、防震性能,各部件间匹配良好,整体系统误差小于5%。

5.3仪器设备的管理

①仪器设备进出库应进行登记,并确定完好状态。 ②设备使用时进行维护并填写日常运营保养记录。 5.4常用动测设备为:

① RSM—24FD桩基动测分析系统;②PIT桩基完整性测试仪。

两种型号设备均是集信号放大、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和分析处理于一体的高性能仪器,加配备专用加速度传感器,系统性能均优于5.2条要求。

5.5测试系统要求每年校准一次。 6.检测前准备

6.1收集和了解检测工程概况

①工程项目名称,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 ②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③桩基本参数:桩型、桩径、桩长、桩身砼强度、持力层及极限承载力; ④桩位图及桩基施工记录。

搜索更多关于: 地基基础检测作业指导书示范文本 的文档
地基基础检测作业指导书示范文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nqa96q4lb7s7tv44gmu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