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2. 作品 表现形式 独唱 独奏 标题音乐 非标题音乐 轻音乐 爵士音乐 前奏例 主题的呈示与重复的例 扩充手法 压缩手法 对比手法 变奏 主题再现与尾声例 塑造人物或动物例 童声 抒情女高音独唱曲 花腔女高音独唱曲 戏曲女高音独唱曲 戏曲女高音独唱曲 女中音独唱歌歌曲 女低音独唱部分 抒情男高音独唱曲 戏剧男高音独唱曲 戏剧男高音独唱曲 男中音独唱曲 男中音独唱曲 男低音独唱曲 男低音独唱曲 群众歌曲(齐唱) 群众歌曲(齐唱) 儿童歌曲(齐唱) 儿童歌曲(齐唱) 女声二重唱 女声二重唱 男女混声二重唱 男声四重唱 男声四重唱 童声合唱 女声合唱 男声合唱 词曲作者 莫扎特 格什文 瞿琮 词 郑秋枫 曲 歌剧《托斯卡》第二幕 歌剧《蝴蝶夫人》选曲 瞿琮 词 施光南 曲 苏联影片《幸福生活》的插曲 晓光 词 徐沛东 曲 蒂·卡普阿 曲 《茶花女》选段 选自冼星海曲《黄河大合唱》 选自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 贺敬之 词 马可 曲 译词:王洛宾 次编:李英海编曲: 钱琦 《长征组歌》第三段 1. 《乘着歌声的翅膀》 《牧童短笛》 3. 《梁山伯与祝英台》 4. 《第四十交响曲》 5. 6. 7. 《彩云追月》 《蓝色狂想曲》 《红星歌》 8. 《打起手鼓唱起歌》 9. 《怒吼吧,黄河》 10. 《咱们工人有力量》 11. 12. 13. 14. 《彼得与狼》 《二泉映月》 《长江之歌》 《龟兔赛跑》 15. 《让我们荡起双桨》 16. 《我爱你,中国》 17. 《威尼斯狂欢节》 18. 《为艺术,为爱情》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晴朗的一天》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红莓花儿开》 《乡音乡情》 《饮酒歌》 《黄河颂》 《快给城里的大忙人让路》 《十里风雪》 23. 《啊,我的太阳》 28. 《在银色月光下》 29. 30. 31. 33. 35. 36. 37. 38. 40. 《大刀进行曲》 《毕业歌》 《快乐的六一》 《山楂树》 《在路旁》 《星星索》 《哎哟,妈妈》 《东北摇篮曲》 《游击队歌》 32. 《采蘑菇的小姑娘》 34. 《遵义会议放光辉》 39. 《乘着歌声的翅膀》 41. 《怒吼吧!黄河》 42. 《半个月亮爬上了》 43. 44.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保卫黄河》 《河边对口曲》 《爱我中华》 《英雄赞歌》 《喜相逢》 《百鸟朝凤》 《凤凰展翅》 《黄河纤夫曲》 《光明行》 《夜深沉》 《翻身的日子》 《雨打芭蕉》 《十面埋伏》 《渔舟唱晚》 混声合唱 无伴奏合唱 轮唱 对唱 领唱、合唱 领唱、合唱 领唱、合唱 笛子曲 唢呐曲 笙曲 管子曲 二胡曲 京胡曲 民族管弦乐曲(板胡) 广东音乐(高胡) 琵琶曲 筝曲 选自冼星海曲《黄河大合唱》 选自冼星海曲《黄河大合唱》 原流行于内蒙古的民间小曲,后经冯子存、方堃改编 原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 胡天泉、董洪德作曲 刘天华 曲 朱践耳 曲 大约出现在明代,作者不详;乐谱见华秋苹《琵琶谱》 筝演奏家娄树华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 古代著名琴曲,产生与春秋时期,记载于《列子》中的寓言故事:高山流水觅知音 原是首笛曲,有唐代古琴家颜师古改编成古琴曲 原是戏曲中的伴奏曲牌 又称“炎黄第一鼓” 又称“一鼓会群英” 李焕之作曲 贺绿汀作曲 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合奏谱由彭修文改编 聂耳根据《倒八板》整理改编 何占豪、陈钢作曲 郑路、马洪业作曲 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源创作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 45. 《四渡赤水出奇兵》 58. 《流水》.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琴曲 59. 琴曲 《梅花三弄》又称《梅60. 花引》、《梅花曲》、《玉妃引》 61. 62. 63. 64. 65. 66. 67. 《将军令》 《鼓诗》 《龙腾虎跃》 《春节序曲》 《牧童短笛》 《春江花月夜》 《金蛇狂舞》 琴曲 吹打乐 打击乐 打击与 管弦乐曲 钢琴曲 民乐合奏 民族器乐合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 管弦乐曲 民族哦管弦乐曲 68. 《梁山伯与祝英台》 69. 《北京喜讯到边寨》 70.
《瑶族舞曲》 作品分析: 1、《我爱你,中国》
表现形式:抒情女高音独唱曲 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
这首歌以清新秀丽的歌词,自由舒展的节奏,起伏跌宕的旋律,对祖国的春华秋实、森林河川等作了形象而细腻的描绘,倾诉了炎黄子孙以前炽热的爱国之情,把人们引入百鸟凌空俯瞰中国大地而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 2、《乡音乡情》
表现形式:抒情男高音独唱曲 晓光作词,徐沛东作曲
歌曲通过对伟大祖国东、南、西、北风情各异的描述,展示了一副优美动人的画卷,赞美了可爱的祖国,表达了华夏儿女对华夏土地养育之恩的报答之心和对乡土人情的依恋之意。 3《百鸟朝凤》 表现形式:唢呐曲
原是流行于山东、安徽、黑楠、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
此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生动地描绘了朝日东升、百鸟和鸣、热闹喧腾、生机勃勃的山林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乐曲用循环往复的多段体结构形式写成,共分八段。根据乐曲的内容,又可将乐曲分为旋律部分和音调模仿两大部分。 4《光明行》
表现形式:二胡曲 刘天华作曲
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热情奔放、乐观向上,节奏稳健鲜明、铿锵有力、气势豪迈。乐曲结构严整,是在我国名族音乐传统习惯的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音乐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由两个主题的循环和变化发展构成。全曲由引子、四个段落、尾声共六个部分组成。 5、《翻身的日子》
表现形式:民族管弦乐曲 朱践耳作曲
乐曲以豪迈的激情,流畅的旋律、跳跃的节奏、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反映了土改时期的生活侧面,乐曲由三个部分和引子、尾声组成。 6、《十面埋伏》 表现形式:琵琶曲
大约出现在明代,作者不详,乐谱出现于1818年华秋苹编的《琵琶谱》
这是一首传统的琵琶文曲。此曲以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为题材,以音乐的形式描绘了但年项羽、刘邦在亥下决战的情景,是对我国古代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的典型而具体的生动写照: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于乌江。全曲共十三段,每段都有小标题。 7、《渔舟唱晚》 表现形式:筝曲
此曲根据筝演奏家娄树华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的
乐曲引用了唐代著名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渔舟唱晚”为标题,以优美如歌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乃归舟的丰收喜悦和欢乐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全曲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8、《广陵散》 表现形式:琴曲 作者不详
这是一首以叙事见长的大型琴曲。广陵,地名,今江苏扬州一带。它叙述了一个惊心动魄,催人泪下的故事,聂政为父报仇,十年苦心学琴,练成绝技,刺死韩王,毁容自尽,老母亲也气绝生亡。琴曲通过这一题材,歌颂了正义者对暴力的抗争。全区共四十五段,分为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部分。《广陵散》以它庞大的结构和深刻的哲理性,在历史上被誉为“曲之师长”。乐曲中蕴含着叛逆净胜和对
崇高情操的讴歌,具有“一鼓息万动,再动泣鬼神”的高度艺术感染力,被时代相传,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9、《春节序曲》 表现形式:管弦乐曲 李焕之作曲
乐曲取材于我国民间秧歌的音调,节奏以陕北民歌为素材,旋律优美、明快,节奏清晰、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春节中,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抒发了作者对革命根据地军民的深厚情感,同时为管弦音乐名族化做出了而成功的探索,给人留下深刻影响。作品为复三部曲式结构。 10、《春江花月夜》 表现形式:民乐合奏
原是著名的琵琶曲,交流行的合奏谱由彭修文该表
这首乐曲以优美典雅、抒情感人的旋律,深情地描绘了夕阳尽染、渔舟徐归、皓月东升、花影绰绰的春江花月夜的迷人景色,犹如一幅山水画,给人以无尽的艺术享受。 11、《梁山伯与祝英台》 表现形式:小提琴协奏曲 何占豪、陈钢作曲
千百年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一直在我国民间广泛地流传。这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表现出人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此曲是以这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为题材,以乐剧的音调为素材,同时戏曲了戏曲音乐中丰富的表现手法,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单乐章标题协奏曲。乐曲旋律优美、色彩绚丽,既有很高的艺术性,又有很强的民族性,是一首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的“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我们自己原创的交响乐”。作者从传说中则取“相爱、抗婚、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同,通过独奏小提琴和管弦乐队的交响奏鸣,生动的向人们叙述了这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 12《北京喜讯带边寨》 表现形式:管弦乐曲 郑路、马洪业作曲
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舞曲,音乐主题取材于苗族、彝族的民间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乐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粉碎“四人帮”的喜讯传到西南边陲少数名族边寨时,各族人民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