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教学一体化课案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
【学习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并能运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会简单应用。 3.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4.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分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5.知道力学单位制。
6.能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7.培养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预习提纲】
1.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认识的?他的观点有什么错误?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3.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之后,你对力的概念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跟什么有关?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4.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写出它的公式。
5.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什么不会相互平衡?
6.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是什么?
7.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能解答哪两类问题?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内容精要】 一、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11
111
2.说明:(1)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在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表现出惯性;(2)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包括大小或方向)的改变,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即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F合=ma
3.说明: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时需注意:(1)瞬时性:力的作用与加速度的产生是同时的;(2)矢量性: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3)独立性:若a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则F应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而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也都遵从牛顿第二定律,与其它力无关,而物体实际的加速度则是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4.应用:(1)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应用力的合成法较简单,注意合外力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解题时只要知道合外力的方向,就可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反之亦然。在解题时要准确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运用直角三角形进行求解。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的主要问题,可以分为两类:①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②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分析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应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三、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说明: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种性质、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分别对这两个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四、力学单位制 1.力学单位制
111
111
(1)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分别为米、千克、秒,导出单位有米/秒、米/秒2、牛顿等。
(2)厘米·克·秒制:基本单位分别为厘米、克、秒,导出单位有厘米/秒、厘米/秒2、达因等。
2.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1)统一单位制后,运算过程可以不带单位,只在最后写上正确单位即可;(2)对计算结果的粗检:对有字母运算的题,在检验结果时,可把各量的单位代入,检查与所求量的对应性。 【学习指导】
一、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不像其它定律那样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它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之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
2.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情况。
3.牛顿第一定律是独立的一条规律,不能简单看成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4.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且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关于惯性的理解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到外力、物体是否运 有的同学总认为:“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大惯性就动均没有关系,质量才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大,速度小惯性就小”。理由是物体运动速度大不容易停下来,速度小容易停下来。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是把“惯性大小表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理解成“惯性大小表示把物体从运动变为静止的难易程度”。事实上,在受到了相同阻力的情况下,速度(大小)不同质量相同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减小量是相同的,这就说明质量相同的物体,它们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惯性是相同的,与它们的速度无关。
1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