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事自己干》教案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内容指向学生自身,属于对自我的探索与反思,这是青少年成长中最紧要的主题。这样的主题,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重学生的需求,重学生的体验,重学生的行动,重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相对应的课程标准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立自强不息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由于认知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
力有限,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的欠缺,仍然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另一方面,家长对子女全方位的“服务”,使他们严重缺乏自立能力和自立精神,初中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时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把自立自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掌握自立自强的正确方法。
四、教材分析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本课内容位于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个框题。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据调查表明我国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自立自理能力,没有责任心,事事依赖他人,因此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本课的设立就是基于这一事实的。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自立的含义;了解自立的表现;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
活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对比、体验、社会实践等方法,使学生体会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实践
中体会自立的意义,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六、教学重点
自立的含义及表现。
七、教学难点
自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八、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九、教学时间40分钟 十、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运用魏永康的事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他叫魏永康.1983年6月年仅13岁的他以高分602分考入重点大学湖南湘潭大学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年仅17岁的他就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 ,离开父母 去北京求学 ,20岁时,因 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让学生回答其失败的原因,最后给出总结;缺少自立能力。同学们:由此可见自立的重要性,那么自立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自立能力的培养需要哪些能力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㈡讲授新课:
⒈自立人生少年时:
①先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第一幅图,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学讨论:小曦的东西自己拿,萌萌的东西却让大人拿,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在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请你说一说。再引导学生思考赞同谁的做法和为什么时,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教师归纳。
② 说出我的观点: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 陶行知
③自立小调查:让学生看题目检测一下自己的自立能力。 1、自己洗衣服。
2、自己做作业,从不用父母督促、陪伴。 3、自己骑自行车上学。
4、自己去购买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品。 5、在家打扫卫生、饭后洗碗。
6、父母生病,能照顾他们(买菜做饭)。 7、父母工作忙或外出,能照顾好自己。 8、在班内,能做好自己负责的事情。
除了这些,你还有什么自立的表现?你能做到哪几条?哪几条不容易做到?
你还能做到哪些?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自立的表现,自立包括生活自立、学习自立、心理自立、处理社会问题自立等方面。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④讲解自立的含义及表现: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干。可以这样说,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
从学会走路开始,我们就获得了身体的自立;当能够自己吃饭、穿衣时,我们就有了自立生活的体验;直到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我们获得了基本自立的人生。
表现: 学习自立:自主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
生活自立:独立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处理社会问题自立:自主地处理自己所遇到的社会问题,靠自己开创自己的事业;
小结;由此可见自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干,自立表现在学习、生活、处理社会问题方方面面,
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从小培养。有很多成功人士,正是因为有了它,才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
⒉人生需要自立:
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自立的名人事例。
②给出我所收集到得名人事例:
事例一;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 爱迪生虽未受过良好的 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强,自立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美国发明家、企业家。
事例二;洪战辉是 河南西华人,家庭贫困且屡遭 变故,他在高中阶段曾一度辍学。他十二年如一日抚养被遗弃的小女孩,视其为亲妹妹,并用打工所得供其读书。洪战辉在艰 苦的生活中自强不息并考上了大学。
事例三;出生于1991年的孟佩杰是山西人,有着不幸的童年。5岁,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无奈将
女孩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因病去世;5岁的孟佩杰由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 痪,不久后,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后杳无音讯。
从此,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
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 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 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
通过同学们和我列举的名人事例中不难看出;自立让他们的人生与众不同,充满精彩。下面
③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自立对成长的好处。
给出自立的好处: 培养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
庭亲情、尊重理解他人等道德品质;还能提高
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生活能力;学会自尊、
增强自信心、提高法律意识;培养关爱社会、 奉献社会的责任心
④学生了解自立的好处后,引导学生需要自立能力以及怎样培养自立能力:
展示自己、推销自己的能力与人沟通、善解人意、说服他人的能力 运用多种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的能力 组织与决策的能力、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能力
⑤讨论“22岁女孩小芳考上大学,因没有学费上学,要求10年前与母亲离婚的父亲给予
抚养教育费,但其父亲称自己收入不高,又有二女儿正上高三需抚养,而且已经承担了小芳从小学到高中的费用,现在无力承担小芳上大学的巨额费用,因此小芳将父亲告上法庭。
问题;父亲是否应当支付小芳上大学的费用?”
先让学生讨论问题,然后我总结:法律上父亲可以不支付小芳上大学的费用。但如果父亲有能力可以选择支付小芳上大学的费用
再补充 我国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
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得出 人不可能一辈子 依赖他人,必须要依靠自己。
所以,应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在未来的社会中自立。 ⑥视野拓展:
Ⅰ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相关推荐: